《東京女子圖鑒》真的很好看呀,短短的幾個小時濃縮很多人生可能那種,主線就是講一個小鎮出身到東京打拼的女孩從二十歲到四十歲的成長的圖鑒。編劇把很多人的經歷都濃縮在了四個小時里,很多細節都能不小心戳動神經。
全劇以女主角中學時和老師談心時說的那句“我想成為一個備受羨慕的人”展開,然后升職加薪換男友,作為一個沒什么人生經驗的小姑娘我只談幾個觸動我個人的小細節。
她在二十歲決定離開了溫暖純良的初戀男友時,鏡頭落在了路邊的小吃店,一對中年夫婦恩愛的吃著章魚燒。如果她停下來,到此為止全劇終也沒問題的,歌頌一下穩穩的幸福也不錯!問題是她當時二十歲又不是四十歲!世人意義上的幸福與她來說像是贈品,她想去米其林三星約會!
最后一集時她四十歲,換了各形各色的男友,結婚又離婚,再婚也沒成功,在熟悉的街角又遇到了昔日的初戀。我偷偷盼望著劇情能向耿耿和余淮的方向轉變一點點呀,結果被合情合理的殘酷和真實甩了一臉。一點童話的留白都不舍得給我嗎?生活還容不容的人活呀!
驀然回首時,只有燈火闌珊和五味雜陳,哪還有等你的人!她看著男方一家三口的背影,是怎樣的心情呀!如果她在第二集時留下來,她就是那個穿著相貌平凡的有家庭的中年婦人,那是世人意義上的幸福呀,可就是有一點點不甘心呀,不甘心和平庸的人一起平庸下去!
看到她生日那天獨自在家吃泡面那一刻時特別想哭!出生在考試季的大白兔偷偷說點心里話,別人過的是生日,我過的是孤獨,太俗氣了是不是,真的是好孤獨呀!為數不多的小伙伴的祝福我都能感動一會兒。
她一直想成為被羨慕的人,所以總是羨慕別人。她終于羨慕別人有家庭,于是嫁給了一個很一般的老公,像演戲一樣欺騙自己終于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不多說了,雖然早就辭去了外貌協會的職務,但還是能預料劇情發展的!
當綾看著手中的離婚證書時想起了自己特別小的時候,因為沒有別的孩子都有的玩具和爸爸媽媽哭鬧。
小學的時候掙扎著哭鬧著最后換來父母的語重心長的一句“攀比是不對的”。
中學的時候看著同齡的女孩子被包圍在鮮花和曖昧里只能信仰“學習重要”
但真的就是羨慕呀!毛茸茸的小心思!
高中議論文里我最喜歡寫的主題呀,就是歌頌在喧囂浮躁利欲橫流的時代里要遵守內心的寧靜,像采菊東籬下的陶淵明爺爺,后來老師說陶淵明爺爺出場次數太高讓判卷人產生了審美疲勞,我就把他換成了“只留清氣滿乾坤”的王冕,換成了“梅妻鶴子”的林和靖,換成了楊絳和錢鐘書… 就成了范文。
寫著寫著當時就真的相信了哇!所以高中的時候無印良品成了終極審美標準,清涼油成了私人香水。有什么不好呢?不是不好,是我們太小,還沒有太多的底氣來拒絕誘惑,那種都市里閃爍著的霓虹燈的誘惑。
這部劇開始看上去有點像《北京遇上西雅圖》的那種諷刺物質女郎的主題,但深刻就深刻在它拍的太真實了,沒有純粹的是非,甚至沒有最正確的選擇。追求物質有錯嗎?我就是嫉妒想象中的自己呀,年紀輕輕就向生活妥協哪那么容易!古典小說課上老師講中國人的價值觀“儒釋道”抗壓能力是完美的:年輕的時候就應該去追求一下儒學里的功名,遇到挫折再拿道家的那一套價值觀安慰自己,到最后實在不行就“萬境界空”吧!
所以,如果生活可以被編排,女主角一定還會作出一樣的選擇,重要的選擇就想賭博,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輸得起,但也只能愿賭服輸。
20歲的我雖然夢想和愛情都沒有,但至少還一股光腳跳進塞納河的瘋勁兒!先去觀觀世界,在來談世界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