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那晚,我倆姊妹與妹夫倆兄妹受邀赴宴,邀約人是母親從小為我們津津樂道的榜樣楷模~建華哥。
? ? ? 相信每一個孩子耳邊都會有一個優秀的“鄰居家的孩子”伴隨長大,建華哥便是母親口中優秀得不成樣子的鄰家小哥。他母親閔伯伯是乾州第一家孤兒院院長,我母親第一天參加工作就與這個“長辮子姑娘”結下不解之緣,一晃五六十年竟眨眼而過,她倆的友誼卻仍淳如青酒,逾久彌香。
? ? ? 聽得最多的,是“肖伯”的故事。大概是說建華哥小時候特別聰明伶俐,常聽大人說起宵夜,知道就是吃東西,有天大白天便對閔伯伯說想要“肖伯”,而湘西話里,“白”與“伯”同音,他母親想遍了熟人里也沒有姓“肖”之人,便問他,哪個肖伯?為何想要找他?建華哥急切切地說:你們不是老說宵夜嗎?那我就想宵白!原來他就是肚子饑餓難忍,想大白天吃點好吃的東西,竟想方設法拐彎抹角地成功引起大人們的注意,最后果然如愿以償。
? ? ? 后來聽說他考上了大學(那晚聊天才知竟與我是師大校友),再后來又聽說考研上了人大,留在了北京,娶了個妻子叫蘋果。閔伯伯老倆口也時不時地被他接到北京小住,只是沒過多久,母親又說她回來了:住不慣,話也聽不懂,人也認不得,枯燥乏味得很。
? ? ? 于是經常會聽到去看望閔伯伯的母親回來說起建華哥的優秀,然后又說起閔伯伯的困惑。特別是近十年來,胡伯伯過世后,閔伯伯獨居,母親常去探望,為她交黨費、領養老金及各種補貼、尋找貼身保姆等等,事無巨細,閔伯伯都喜歡托付給母親,母親也都一一辦好從未推脫。
? ? ? 建華哥提起我母親,直說有恩于他家,我含笑不語,但知道母親從不圖報,只為了她與閔伯伯在那個苦難的年月里結下的深情厚誼。
? ? ? 巧的是,妹夫的父親當時是歌舞團首席小提琴手,建華哥拜他為師,苦練提琴,后來又在縣劇團工作一段時間,躲過了勞苦累重的雜乏農活,心下還暗自慶幸。只是,妹夫他們奉命稱建華哥為“叔”,與我們岔了一輩,你呼“叔”來我喚“哥”去,實在令人忍俊不禁。
? ? ? 建華哥實在是個健談之人,從他的考研英語說到京劇行當、從他東南亞之行說到越南的冰鎮芒果加煉乳、從柬埔寨火車說到老撾的彌香咖啡、從紅二、三代故事到茶垌古渡口的一壺煮三省,都是那么傳神又精彩。
? ? ? 飯菜早已變涼,四五壺普洱紅茶卻喝得我們渾身暖暖洋洋。青磚木屋里的空調開得有些馬力十足,若在平時我早已招架不住,但有茶暖身,竟想起樂天的“綠蟻新醅酒,能飲一杯無?”大夏天的,紅泥火爐大可不必,空調冷風倒像極了欲雪天氣。只是“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有茶香助興,故事里就有了馥郁芬芳,建華哥的每一句說辭里,就有了煙火氣,全不是小時候母親說的,如神龕上供著的那個虛幻縹緲的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