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又到了過年,可是一點也沒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兒,好像少了小時候的那種儀式感和期待感。
? ? ? 還記得,小時候,過年是開開心心的喜慶
? ? ?小時候,一到臘月就開始打掃屋子、置新衣服、殺雞、宰豬、辦年貨了。一直到年三十,家里天天蒸汽彌漫,香氣彌漫
?小時候年前趕大集真是開心極了。新衣服,糖塊,雞鴨魚肉,水果,柿餅,春聯,鞭炮,掛歷…家家會買回家一張大大的掛畫,一個小胖姑娘或者小胖小子抱著個大鯉魚!
? ? ?殺年豬,小時候生活條件不好,對肉的渴望尤為強烈,能吃上一大碗蘸蒜泥的瘦肉,這就是年的特權,烀一大鍋肉,滿屋子都是肉香,這種等待的煎熬和吃上肉的滿足,只有小時候才有!
? ? 殺年雞,雞、魚、肘子、排骨、帶魚、扣肉、炸龍蝦片是小時候過年的標準套餐,小時候吃的雞都是小笨雞,最有營養的雞,皮薄發黃肉質緊實不疏松,燉出來的湯都是油黃不膩的,花了大價錢買的,小雞燉蘑菇!
?蒸一鍋又一鍋白白胖胖的大饅頭,炸一大盆香脆的油餅、油條,主食備的足足的,豐衣足食,希望明年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一年的美好愿望全都寄托在食物上…
?散裝糖整一盤子,來小孩了給一塊,沒意思了吃一塊,軟糖、硬糖、酥糖、脆糖都有,那時候能嚼動硬糖,吃多少糖塊都吃不夠…散裝硬糖塊,桔子瓣糖,五顏六色,舌頭都吃變色了。脆糖酥糖大蝦糖,一咬一掉渣,吃到齁嗓子。軟糖中的經典就是高粱飴和楊梅糖,糖分低。
穿新衣服是小時候過年的最大喜慶。那時候,一年買不了幾件新衣服,全指望過年的時候了,沒事就拿出來瞅瞅試試,疊的板板整整的壓在枕頭下都睡不著覺,想象著明天穿上新衣服的開心,睡夢中都是甜甜的微笑!
? 吃年夜飯,一家人在一起團團圓圓吃平時吃不到的好菜,是過年的最最開開的了。那一整天,媽媽都是圍著廚房在轉,烀肉,炒菜,燉魚,醬肘子,大鍋里煮著整雞,整個房間都飄著肉味。幾乎所有肉類都齊聚了,而且每樣的分量都很大,記得小時候每道菜上來都要聞了又聞,急得團團轉,就想吃年夜飯。
? 我們小時候大年三十會到舅舅家去過。因為舅舅是年三十的生日,我們準備好自家的年飯,都會穿上新衣服,帶上兩瓶辣酒(白酒)一包糖去吃團圓飯。那一桌桌的肉菜,我記得最清楚的是滿滿一大碗的扣肉,那個香、那個甜,吃了讓人甜醉到心里,。這一桌滿滿的幸福,一生都難忘,那時的我們以為每一次過年都會更加快樂,沒想到長大后的過年竟是這般滋味??赡苷嬲谶^年的永遠是那些孩子們吧!
?領壓歲錢是過年最大的盼頭了。小時候爸爸一大早就起來,打開家門,迎接前來拜年的小孩們。為了多拿到壓歲錢,每家的小孩都成群結隊走東家串西家,脆生生地喊聲叔叔阿姨新年好,總能還來幾毛錢和一把花花綠綠的糖果。我們自家的孩子爸爸媽媽從不給錢,我們看著別的小孩蹦蹦跳跳離開的 背影,心里都暗自的嫉恨。
? 過年的時候,爸爸會命令姐姐騎著自行車帶著我,帶上禮物到老鄉、親戚家拜年。平時不常見的哥哥哥姐姐都能見,一群孩子跑里跑外,嘰嘰喳喳的才叫過年!
? 過年嘴一定要甜,因為不僅能得到好吃的,還能得到平時不敢想的金額的壓歲錢!
?那時候的紅包只有幾塊錢,但對我們來說那也是巨款??!放在兜里怕掉了,放在其他地方怕偷了。當然,到了第二天媽媽一定會說:你的紅包拿來,我先幫你保管著。媽,你說,我小時候那些紅包什么時候還我?
?去親戚家拜年的時候,大人們總會抓一大把零食塞你口袋里,你揣著一大兜的好吃,心里比吃了蜜還甜!
?還記得,長大了,過年是那忙忙碌碌的喜慶
?我過年的儀式里一定要來一場大規模的全家都出動的大掃除來迎接新的一年。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現在。掃灰塵,洗床單被罩窗簾衣服,能洗的都洗了,擦玻璃,擦天棚,每個角落都清掃一遍,這絕對是過年前最認真的一關了
?小孩子最忙碌的是早早就可以放鞭炮了。那時候的鞭炮,拆開來放。年底守著賣鞭炮的小攤兒,摔炮、大地紅、串天猴、還有一種叫二踢腳,威力很大。壞壞的小男孩總是拿鞭炮往別的孩子身上扔,捂著耳朵看著鞭炮噼里啪啦的響,小時候圍著鞭炮歡蹦亂跳的我們,好像就在昨天…
? 到了過年一定要買對聯,貼福字。毛筆字寫的好的人家基本上都被包圍了,這家拿著紅紙來找他,那家也是,一大堆人圍著這個“文化人”,看著一筆筆寫出來的春聯,每家每戶的春聯都不一樣。后來都買現成的,春聯也越來越好看,但少了那一股子年味兒!窗花也都是手巧的奶奶祖奶奶親手剪的,比買的都好看!
?大年三十晚癡癡地盼著春節聯歡晚會是洋溢在臉上的喜慶。那時候,春節聯歡晚會是家家戶戶歡聲笑語的一道大餐。邊吃夜飯,邊守在電視機前,等著趙忠祥、趙本山的出現!那時候全家圍坐在一起看春晚,到了12點吃餃子,聽著此起彼伏的鞭炮聲,才叫過年!
?
過年作為一個傳統文化被保留和傳承下來,它的生命力將會日久彌強。過年,對于我們國家而言仍然是隆重,是喜慶,是莊嚴的日子。對中華子孫來說更是團聚,是溫暖,是敬意的日子。只不過在不同的年齡,對不同的過年方式,有不同的感受罷了。
?小時候,年是爸買回來的肉,是媽給我做的新衣裳,是兜里舍不得花的那幾毛錢,是那噼里啪啦金花四漸的一掛小鞭兒。小時候年是期盼…
?長大了,年是超市里的擁擠,是忙活了半天做好的飯菜誰都吃不下,是海吃海喝黑夜當做白天的混亂。
?現在,年是超市里的嘈雜,是守著一家人、一桌飯,眼睛都不離開手機的寂寞,是發微信、搶紅包的高興。。。。
? 現如今,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了。衣服能常換常新,餐桌上天天有魚有肉,這日子過得天天都像在過年?!斑^年”這兩個字,在人們心中分量很重,含義卻越來越單薄。過年的感覺卻越來越淡。
?過去,過年串親戚提的禮品很簡單,體現出一股過年的親熱勁;但如今過年送禮的禮品往往成為春節前后的“硬通貨”,從一家傳到另外一家,如同傳送帶一樣傳送著工廠生產出來的人情。禮品一方面包裝越來越豪華,價格越來越貴,人與人之間的情誼,也在禮品的程式化過程中變得淡薄起來。
過年過的是熱鬧和喜慶。走親訪友,道聲“過年好”是多少年來的年俗。但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們選擇通過短信或者電話給親朋好友拜年,登門造訪、鄰里之間互賀新年的熱絡景象也越發少了起來。
?放炮是年俗的重要內容,而孩子是主要參與者。但如今,在一些城市,鞭炮聲似乎一年不如一年響了,孩子也越來越不愛炮了。過年了,網吧里面總是擠滿了上網打游戲的孩子們——顯然網絡的優勢要比“土土”的鞭炮更有魅力。而成年人卻從放鞭炮的過程中重溫逝去的童趣。
? 又將一年的日歷翻過。三毛的文集有這樣一句話:“人之所以悲哀,是因為我們留不住歲月”。倚在歲月的門檻上,我才真正感受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晝夜”時是怎樣一種心情,才深深體會到偉人提筆寫下“彈指一揮間”時是怎樣一種情懷。
?
長久地凝視著鏡中的自己,倏然間意識到韶華已逝,不再風華正茂,但卻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年"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