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理事會·教育
推薦編輯:仙靈
推薦語:親愛的家長朋友,孩子到了青春期,您是否還像蹣跚學步時那么愛他?當孩子遇到迷茫和困惑,您是否給了他足夠的理解和陪伴?這篇文章由校門口的所見,聯(lián)想到養(yǎng)老院內(nèi)的凄涼。雖有些觸目驚心,卻也發(fā)人深省。
對于家庭教育來說,這件事,細思極恐。
今天的校門口發(fā)生了什么?
以下事例是我在孩子學校門口見到的真事兒。
一對母女正隔著學校的圍墻說著話,媽媽在墻外,五年級的女兒在墻內(nèi)。
“媽,你能抽空多來學校看看我嗎?”孩子問道。
“看什么看!我哪有那么多時間來看你?我不用上班嗎?我別的啥事都別干了!”媽媽語氣有些不耐煩。
“那你今晚能接我回家嗎?我想今天回家住一晚。”孩子帶著懇求的語氣說。
“回家干嘛?今天接回去,明天一大早我還得來送你,我哪有時間啊?!”媽媽的話,明顯帶著情緒。
孩子開始抽泣……
“你怎么了?你想干什么說啊!哭什么哭!”媽媽特別不耐煩地說道。
“我就是覺得這兩天學習有點累,想回家休息一下。”孩子連哭帶說。
“只是讓你學個習,有什么可哭的?你們風吹不著,雨淋不著的,就是讀個書有什么可喊累的。我們整天辛辛苦苦工作都沒有說累。”
“再說了,就算累,那學習就是你作為學生的責任。別想那些沒用的,趕緊給我回教室學習。不然看這次放假回家我怎么收拾你!”
聽了這話,孩子流著淚默默回到了教室。
明天的養(yǎng)老院會發(fā)生什么?
以下是我看了上面母女倆的對話,想象出來的畫面。
敬老院的廣場上,一個白發(fā)蒼蒼的老媽媽正給自己的女兒打電話。
“女兒啊,你這幾天能抽空來看看我嗎?”老人對著電話那頭的女兒如是說。
“媽,我最近工作挺忙的。根本沒有時間去看你啊。”女兒回答道。
“那你過兩天不忙了能把我接回家住幾天嗎?我有點兒想家了。”老人懇求道。
“媽,養(yǎng)老院條件那么好,你就在那里安心住著吧。把你接回家,一來一回會耽誤我很多時間的。我不工作就沒錢養(yǎng)家的,媽,你就不能多體諒我一下嗎?好了,我有事先掛了,你多保重啊。”
電話那頭傳來“嘟……嘟……”的聲音。“唉……”老人長嘆一聲,邁著蹣跚的步子走向自己的房間。
學校門口‖養(yǎng)老院門口
前一段時間,有兩張照片在網(wǎng)絡(luò)上引起了熱議。一張是在幼兒園和小學的圍墻外,擠滿了因為不放心新入學的孩子而往學校里張望的家長,真可謂人山人海;另一張是在養(yǎng)老院的門口,一個個老人望著門外出神,他們盼著子女能來看看自己。卻縷縷失望。
人們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教育從小被父母疼愛的孩子,等父母老了要多給他們一些關(guān)愛。
但是,仔細想來,我所想像的養(yǎng)老院可能發(fā)生的事情,以及養(yǎng)老院的老人縷縷失望的照片,有沒有可能是,當孩子上了高年級或者中學以后,我們做父母的像上面那位媽媽對待女兒一樣,對待我們的孩子造成的呢?不是說“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嗎?
這個問題,真的是細思極恐的。
我不記得是哪位教育專家說過:“我們親自把孩子生下來,卻從來不把孩子當親生的養(yǎng)。”
當我在學校門口看到哪位媽媽那樣對待自己的女兒時,我真想問問她:“這孩子是你親生的嗎?”
父母應該怎么做?
家庭教育,最該接受教育的,是家長。我不由得想起少年商學院創(chuàng)始人張華老師的一句話:“做一個會妥協(xié)的父母,做一個永不妥協(xié)的教育工作者。”
做一個會妥協(xié)的父母,就要求我們不要再說“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這樣的話。我們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多照顧孩子的情緒,多聆聽孩子的感受。我們要允許孩子說累,允許孩子失敗,允許孩子訴苦。我們應該做孩子最堅強的后盾。
做永不妥協(xié)的教育工作者,是說,我們做父母的要把孩子的教育問題當成一個重要項目去做。我們要堅持不懈地去學習如何正確陪伴孩子,去研究怎樣幫助孩子解決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永遠不向問題妥協(xié)。
以上內(nèi)容,希望與各位家長朋友共勉!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