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姓名】趙宏杰
【導師】王玉印 袁文魁
【導圖解說】
這幅導圖畫的是《詹天佑》這篇課文,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從北京到張家口的這段鐵路就是他主持修筑的,這是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實施的鐵路干線。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就是讓學生了解到修筑這條鐵路是多么的艱難,能在這么艱難的情況下頂著壓力接受任務的詹天佑是什么支撐著他這樣做的,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立志為祖國做貢獻的思想感情。中心圖選用的是詹天佑的雕像,主干分別從背景、過程、意義、表達這四個方面來闡述。
一、背景
當清政府提出修筑鐵路的計劃時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就出來阻撓要爭奪這天鐵路的修筑權,想進一步控制我國的北部,并要挾清政府如果用本國的工程師來修筑鐵路,他們就不在過問,但他們想錯了。當清政府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時,全國轟動,大家都說這一回為國人爭了一口氣,可帝國主義卻非常輕蔑地說:“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
二、過程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詹天佑頂著巨大的壓力,不怕困難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馬上開始了勘測線路的工作。鐵路要經過很多高山所以不得不開鑿隧道,其中居庸關和八達嶺兩條隧道的工程最為艱巨。居庸關山勢高,巖層厚,詹天佑決定采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而八達嶺隧道長一千一百多米是居庸關的三倍長決定采用中部鑿井法,先從山頂往下打一口豎井,再分別向兩頭開鑿。還有鐵路過青龍橋的時候坡度特別大,他就設計了一種“人”字形線路。這樣火車上山就容易多了。
三、意義
這條鐵路比計劃提早了兩年完成,這件事給了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也讓中國人感到驕傲自豪。
四、表達
表達了對一代偉人的懷念,同時也要傳承偉人的愛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