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蟲‖新父母晨誦+晨誦啟思048
張愛敏
【新父母晨誦】
兒童時代的世界,是一種特殊的世界。兒童有自己的幼稚的善惡觀、好壞觀,有自己幼稚的審美標準,甚至有自己衡量時間的尺度。在童年時代,一天好比一年,而一年則長似一輩子。當你斷定這是一些幼稚的東西時,絕不能忘記,你的學生明天就不再是兒童了?!短K霍姆林斯基選集》第 1 卷,第 814 頁
螢火蟲微語主持:朱永新
兒童的世界是一個特殊的世界,更是一個神奇的世界。我們經(jīng)常認為自己曾經(jīng)從兒童而來,兒童的世界就是一個幼稚的世界。其實,成人的世界與兒童的世界相比,未必就更加成熟,更加偉大。這也是為什么明代學者李贄提出“童心說”,激賞兒童的純凈明亮;畢加索一生希望自己像兒童一樣畫畫的緣由所在。兒童時期的成長是我們難以想象的,他們在一天中學習的東西,可能相當于成人世界一年的學習。所以,理解兒童,尊重兒童,向兒童學習,不僅是教育兒童的基礎,也是成人成長的路徑。
【我的微語】
親愛的新父母們,早上好?。≌埵刈o童真。守護照亮人類文明的永恒星光!
在鋼筋水泥構(gòu)筑的現(xiàn)代叢林里,兒童蹲在路旁觀察蝸牛爬行的剪影,恰似文明長河中一束不滅的星光。蘇霍姆林斯基筆下的“兒童世界”,絕非幼稚的代名詞,而是一座藏著人類精神原鄉(xiāng)的寶庫。當我們以傲慢的姿態(tài)將“成熟”定義為對童真的遠離時,或許正親手關閉了通向生命本質(zhì)的大門。
兒童對時間的感知,是一曲未被鐘表切割的生命贊歌。他們用整個下午觀察螞蟻搬家的專注,讓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精神世界顯影——當心靈完全沉浸于當下,每一秒都能延伸出永恒的維度。這種未被功利主義污染的純粹,恰是老子筆下“致虛極,守靜篤”的哲學境界。反觀成人世界,我們發(fā)明了時間管理術(shù),卻淪為時間的囚徒;追求效率至上,卻失去了與萬物對話的能力。那個數(shù)著云朵等待彩虹的孩子,或許比盯著智能手表的我們更懂得時間的真諦。
在道德建構(gòu)的維度,兒童用最本真的行動詮釋著文明的根基。當成人用灰色邏輯為冷漠開脫時,孩童堅持將最后一塊餅干分給同伴的執(zhí)拗,恰似混沌世界里不滅的星光。這種未被世俗污染的道德直覺,暗合孟子“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的人性本善論。教育者的使命,不是用成人的世故覆蓋童真,而是守護這份珍貴的良知火種。就像那個為流浪貓搭建紙板屋的女孩,她的“幼稚”行為中閃耀的,正是人類文明最需要的悲憫之光。
童真思維中蘊藏的創(chuàng)新基因,更值得成人世界躬身學習。兒童將路燈想象成“月亮寶寶”的詩性邏輯,與量子物理學家突破經(jīng)典物理框架的思維革命異曲同工。達芬奇筆記中飛舞的跨界聯(lián)想,畢加索窮盡一生追求的稚拙筆觸,無不印證著創(chuàng)造力的本質(zhì)是對童真的回歸。當教育體系用標準答案規(guī)訓思維時,那個反復推翻沙堡重建的孩子,正演繹著“快速試錯”的創(chuàng)新真諦——每一次坍塌都是新可能的序章。
在數(shù)字洪流席卷一切的今天,兒童以“數(shù)字原住民”的身份,為困在技術(shù)異化中的成人指明歸途。他們用平板電腦創(chuàng)作數(shù)字繪畫的從容,與聊天機器人合作編寫故事的默契,展現(xiàn)著虛實共生的新型智慧。這種未被傳統(tǒng)認知束縛的適應性,恰是應對AI時代的密鑰。當我們焦慮于技術(shù)顛覆時,兒童早已在編程游戲中搭建起未來文明的雛形。
站在文明進化的長河邊回望,每個兒童都是手持火種的普羅米修斯。他們的眼眸中躍動著未被概念污染的星光,手指間流淌著重構(gòu)世界的魔法。教育的終極使命,不是將兒童塑造成合格的“社會零件”,而是以謙卑之心向這些小哲學家學習——學習如何用好奇對抗麻木,以天真解構(gòu)世故,讓每個靈魂都能如兒童畫中的太陽那般,永遠保持熾熱而笨拙的原始光芒。當我們學會平視那些清澈的眼眸,終將領悟:人類最珍貴的成熟,從不是遠離童真,而是讓童心在歲月長河中淬煉成永恒的文明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