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口江灘一直致力于呈獻文化景觀,讓市民在移步換景中,感受到濃郁的文化氣息和全新的文化體驗。2013年,“江灘十景”盛裝亮相,將江灘美景定格。
觀江臺(臨水逸風)
(逸風)
臨水逸風是漢口”江灘十景“第一景,登上突入江邊的半圓形的平臺遠眺,大江波涌東去,輪船往來如梭,黃鶴樓雄偉壯觀,長江大橋一橋飛架,江南高樓林立,特別是高達606米的世界第三高樓將在武漢綠地中心拔地而起,在其周邊中國最大的“歐洲城”已經開始建設,意味著武漢將進一步開放,朝著復興大武漢的夢想大步前進。
枯石山(枯石思雨)
此地為漢口江灘第二景,位于漢口江灘張拉膜下方,緊鄰臨江步道。采用“枯山水”手法造景,鋪有大片卵石步道,一旁的白色張拉膜形式雨傘,雖無白泉池水景,卻似時刻等待雨水滋潤。此景采用“枯山水”手法造景,鋪有大片卵石,還有一組兒童嬉戲的雕塑。
翠柳林(煙柳逐波)
煙波逐流是漢口江灘十景之一。江灘十里千萬枝,一片翠柳如碧絲。這是江灘近水平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它也是一道護坡林,種植的是一些懸垂植物,如金絲垂柳,是耐水性極好的植物,即使是在洪水期它也照樣生長,可以在水中泡上一兩個星期,適用于這類防洪堤。
群芳園(群芳蒸蔚)
群芳蒸蔚是漢口江灘十景之一。位于漢口江灘粵漢碼頭閘口,與江灘碼頭文化廣場相鄰,以“花鏡”手法造景,種植各種四季時令花卉植物,形成花開四季、花團錦簇的景致。
碧荷軒(荷軒映日)
荷軒映日是江灘十景之一。它造型別異,是太陽能光伏發電裝置次第排列的一道長廊。取名為“碧荷軒”,即體現了荷葉造型的太陽能光伏發電裝置排列成一道長廊的形態之美,也傳達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優美意境。這組在現代園林中將自然與周圍植物造景融合一體的創新,是科技、人與環境美妙的結合。
卵石溪(枕溪聽幽)
枕溪聽幽是漢口江灘十景之一。位于漢口江灘長春門附近,車行道與林蔭道之間,在樹林和竹林中設置有一條用鵝卵石鋪設的小溪,溪邊小橋或拱或直橫架溪上,有小橋流水、曲徑通幽之趣。
百泉池(百泉跳珠)
前方您看到的是“百泉池”,這是漢口江灘十景之一。位于漢口江灘一元廣場東面,由方形平臺和圓形樹池組成,池邊設有親水木棧道。噴泉池中三級疊水層層跌落,64株桂花樹分布于池中,數百孔涌泉水珠飛濺,恰如“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蘆荻灘(荻海絮語)
漢口江灘蘆葦灘,延綿六公里,這在國內城市中心絕無僅有,蘆葦灘是漢口江灘最雄偉的景觀,被評為武漢新華城十景之一,每年秋冬之交,蘆荻飛絮,漢口江灘就會舉辦蘆花節,文藝演出,吟詩作畫,地書表演,手工展覽,蘆花節已成為江城市民群眾文化節日。親水平臺,人流如織,蘆荻灘中,人頭攢動,每年數以萬計的游客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
伊甸園(藤樹牽花)
藤樹牽花是漢口江灘的十景之一。這是一處以愛情為主題的花園,設計選用了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園林代表作--維蘭德里莊園中的著名花壇圖案,四組整形花壇以四組不同圖案代表溫柔、不忠、悲慘、熱烈四種愛情,花壇兩側是修建整形的綠籬垛墻。“藤樹牽花”是從俗語“哪有樹纏藤,只有藤纏樹”一語脫出,指此地曲徑通幽,騰房花蔭,為尋夢覓知音的談情說愛的理想場所。
菌夢園(菌苑拾夢)
菌苑拾夢是漢口江灘的十景之一。位于漢口江灘黃埔門,環抱在愛情花壇外圍的是植物觀賞區,植物栽植以自然為主,兩側為對稱設置的植物攀爬長廊。這是一處典雅的歐陸風格的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