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愚人節,每個人都會賦予這個節日不同的意義,亦如愛國日,英雄日,亦如紀念日,亦如緬懷日。
但是最多的還是“假愚人之名表真實之白”日。
昨天,“嫌疑人x的獻身”,蘇大帥叔導演作品上映,其實這個故事與今天這個節日的名字十分相稱。
08年福山雅治主演的上一版,就算不是完全忠實了東野圭吾的原著,也已經極度還原了原著中泥濘的感覺,在我心中已然難以取代。當然,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福山雅治憂郁中藏不住的魅力地吸引。那魅力其實是一種理性與感性交織的光輝,是縝密邏輯與發散思維的羽翼。
愚人是對世界審視的眼睛
塔羅牌中的愚人牌,是塔羅牌的第一張牌,號數為0,萬物之始,萬始之終。牌面里的愚人,無拘無束,充滿冒險精神,是邁向知識的象征,拋棄過往的拐點,代表了自我卻安詳。
嫌疑人x,其實才是劇中真正的主角。一臉滄桑,滿面胡渣,穿著簡樸,住著簡陋的公寓,卻思考世界上最難的數學假想。就像現實生活中的隱者們,辨不明,猜不透。而隱者皆為愚人。他們被世人挑戰,然后嘲笑,最后遺忘。而他們卻一如既往,從一而終。他們觀察著這個世界,他們參悟著這個世界。世界卻不愿意理解他們,因為世界主體與他們背道而馳;而他們卻理解了世界,因為他們愿意舍身犯險。
全劇在沉甸擠壓的氣氛中展開,甚至會讓人誤會,這推理小說改編的電影,推理在何處?直到最后,揭開真相的那一刻,那個愚人站在所有人面前,表情沉穩,生死置之度外。
愛終究是愚人之毒
小丑是一種戲劇的愚人形象,幼稚拙劣的外表與表演下,掩蓋在永遠微笑的表面之下,是不為人知的內涵。
北歐,上世紀90年代有一只偉大的樂隊,名為Lacrimosa,譯作以淚洗面,logo是一個似笑非笑卻讓人感覺時刻都在哭泣的小丑頭像。從專輯Angst開始,到99年巔峰的Elodia,創造了一個延綿9年的經典小丑形象,從茫然孤獨,到與女神墜入愛河(那年身為主唱和主創Tilo Wolff遇到了Anne Nurmi),最后小丑結束了女神的生命,懷抱女神共赴地獄的業火,造就了巔峰的Elodia,也是最后巔峰的Lacrimosa。之后,所有專輯都失去了愚人的內核,不能說大失所望,但也再也沒有那種極端的沖擊感。那小丑死在了1999。
被眾人針對,似乎是愚人的宿命,但那不是終結,愛情,是愚人的毒藥,是一切的終結。
劇中,嫌疑人x先生,在情感的驅動下,放棄了愚人的內心,沖向了世俗,縝密而沖動,冷靜又熱烈,他的生命在罪惡中仿佛升華。他追尋的真理瞬間被拋在腦后,他的心臟在熱烈跳動,他服下了愛包裹的劇毒,而那華麗衣包下的毒藥,正是他給自己的獻禮。
“一切都交給我吧。”當嫌疑人x先生說出這句話,就已經宣布了那個愚人的死亡,伴隨的是妄言的誕生。
無人行而無罪
誰是應該被解救的人?誰又是可以被犧牲的人?
是美麗的主婦?是邋遢的流浪漢?
理性總是在教感性做事的原則,卻往往被感性洗腦,最后為感性所用。所以無人無罪。
人生而為人,脆弱,敏感,自私,狹隘,貪婪,懦弱,猜疑,嫉妒的總總,所以人之生而為人,化所有缺陷為一,美其名曰外因或又曰不偏不倚。
所以人,在合適的時候,總會找到一個可以填塞自己人生中所有不足的漏洞,將所有脆弱,敏感,自私,狹隘,貪婪,懦弱,猜疑,嫉妒的總總塞入這個漏洞之中,已獲得自己虛偽的純潔性。
這種漏洞無處不在,如被他人所騙,如不可預測的意外,如他人的優勢,如社會現象,又如,愛錯的人。
愚人不是庸人,所以從不以中庸為行惡的借口,惡不過是服下愛包裹之毒后的必經之路,他們心知肚明,他們甘之如飴。
最后得到一片平靜,也在意料之中,因為所有已逝去的,都不需要借口掩飾。
嫌疑人x最后舒心的仰望,放佛劇中最正常的一次微笑出現在他的嘴角,世界與他無關。
作惡的愚人,總比借他人之過填塞自己不足的庸人來得純粹。
看,其實那個蠢貨,壓根不在乎你與世界,他就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