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丁原之死——白話三國

文/史逍遙

6.丁原之死

董卓空擺了一場鴻門宴,非但沒有達成廢帝的共識,反而被丁原羞辱一番,顏面盡失。

待百官散去,他不爽又不甘地站在園門口。

忽見一白袍帥男躍馬持戟,在園門外飛奔。殊不知,這是呂布在向董卓示威。

李儒告訴董卓,這是丁原義子,姓呂,名布,字奉先,蓋世猛將。

董卓嚇得趕快躲進園內。

第二天,董卓正在發呆,家丁來報丁原大軍在外面罵戰。董卓大怒,引軍出戰。

兩軍還沒開戰,丁原上來就是一頓臭罵:

“國家不幸,閹官弄權,以致百姓遭殃,萬民涂炭。”

“董卓,你手無寸功,竟敢妄言廢立,欲亂朝廷!”

“老賊!你居心何在?居心何在?居心何在?”

丁原三句質問,像三計老拳重重砸在董卓心口上。

比老拳更厲害的,是一匹馬,一個人,一桿大戟。

呂布閃電般飛馬殺出,直取董卓人頭。

董卓見勢不好,撒丫子就跑,一跑就是三十里。

這呂布非常人,要是能得此人,何慮天下哉!董卓大發感慨。

要得此人,易如反掌。

董卓帳中一人似乎看出了主公的心思。

虎賁中郎將李肅,呂布同鄉。

李肅對董卓說:“呂布有一個致命弱點:勇而無謀,見利忘義。”

董卓問:“怎么講?”

“我愿意勸說呂布歸降,但需要主公一件寶貝。”

“什么寶貝?”

“馬!一匹赤兔馬。”

“我聽說此馬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若以此馬加重金誘惑,呂布必降。”

董卓問女婿李儒:“你看李肅說得靠譜嗎?”

李儒答道:“主公欲破天下,何惜一馬!”

董卓欣然同意。

董卓雖然霸道,但是他優點分明,善于傾聽有用之言。

李肅牽著赤兔馬,帶著一千兩黃金、五十顆明珠、一條玉帶來勸說呂布。

這份大禮,即使放在現代社會,也是非常貴重的。

果然,呂布被李肅說動,愿意歸降董卓,并且還要提丁原的人頭來降。

打動呂布的并不僅僅是那份大禮,更主要的是李肅的一番慷慨陳詞。

李肅說:“呂布賢弟,你有擎天駕海之才,四海無不敬佩。功名富貴對你來說,如探囊取物般簡單。所以我有一個疑問?”

呂布說:“請李兄明言。”

“你堂堂英雄漢,怎么能屈從在丁原這個無名鼠輩手下?”

呂布慚愧道:“生不逢時,未遇明主。”

“良禽應擇木而棲,賢臣應擇主而事。”

“李兄在朝廷見多識廣,你覺得天下誰是英雄?”

“我覺得董卓是個英雄人物,他禮賢下士,正需要你這樣的人才。”

“像我李肅這樣沒本事的人,都做了虎賁中郎將。如果賢弟去了,肯定是大官高官,飛黃騰達指日可待。”

呂布有些心動:“照你這樣說,我倒有些想去看看。”

此時李肅恰到好處地命人抬出那份大禮,同時牽出赤兔寶馬。

“董公久慕賢弟大名,特意準備了一份薄禮,讓我獻給賢弟。這匹赤兔寶馬也是董公專門準備的。”

如此,既有好話,還有好禮,更有好官,呂布完全動心了。

他答應李肅愿意歸順董卓,并且愿意拿丁原的人頭作為見面禮。

既然呂布已經下定殺丁原投董卓的決心,那么丁原就只有死路一條。

呂布殺了丁原,投奔董卓,并認董卓為義父。

董卓得到呂布,就如壞蛋拿到刀,本來就已壞到家,這下更加窮兇極惡。

董卓欺負得一干文武大臣像孫子,趕得趕,殺得殺,其中把有點血性的袁紹趕到了海邊,做了渤海太守。倒不是不敢殺袁紹,只因為袁紹是名門之后,殺之影響不好,所以才僥幸活命。

終于在九月的一天,董卓實施了他的廢帝計劃。

在朗朗乾坤大漢王朝的屋檐下,在文武百官眾目睽睽的注視下,他將漢少帝從龍椅上拉下來。

董卓明目張膽地廢掉了少帝,還有何太后。

少帝被貶為弘農王,和母親何太后、妃子唐妃一齊被關在永安宮。

立陳留王劉協為帝。

陳留王劉協,漢靈帝中子,漢少帝之弟,稀里糊涂做了皇帝,時年九歲,人稱漢獻帝。

董卓為丞相,可佩劍上殿,入朝不拜,將飛揚跋扈演繹到了極點。

漢獻帝劉協從稱帝的一刻起,就注定了一生的屈辱。

7.借刀刺董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