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中午中午過后,出喀拉峻景區,前往國家歷史文化名村瓊庫什臺村。
在東喀拉峻獵鷹臺就可以看到瓊庫什臺,那里也有徒步路線到村莊,19公里,需要7個小時。想嘗試這條路線,可是團隊出行,無法體驗。
從喀拉峻景區布拉克門票站出來,100公里多點,可是一路走來,不知翻了多少個山頂,不知繞了多少個彎路,到達目的地已近6個小時。
一開始路上就體味到了不一樣的景色,起起伏伏的田地里,小麥或者是草已經收割,機械操作留下的痕跡,或直線,或曲線,留在田野中,像是畫了許多整齊的線條,組成了各種各樣的圖形。
路上還有大量的油葵,正值盛開季節,整個田野一片金黃,映襯著遠處的群山,煞是好看。
到達瓊庫什臺后,我們去村里轉轉,集中的地方全部都是牧家樂,似乎商業化有點過分了,雖然老房子還在,都是原木建筑,屋頂的牛糞也還在,但到處停滿了汽車,門前擺著桌子,大家圍坐吃肉喝酒,村莊已經失去原有氣氛了,那份歷史和文化的厚重感已經不存在了。
沿途路上,還有一些稀疏的木房子,有的還在使用中,有的已經廢棄,這應該才是瓊庫什臺的原住民,才是瓊庫什臺本來的面目,牧民本就不是群居的,是按照牧區的劃分分散居住的。
同行的隊友說,這里應該規定禁止改造原有木屋或建新的房屋。站在牧民的角度,經濟發展了,居住條件需要改善更新,但應該有整體的考慮,發展的過程中需要整合原有的歷史文化,不能破壞性發展。
瓊庫什臺的哈薩克語就是“大平臺子”的意思,這里就是一個又一個的大平臺子,像翻滾的波浪,不斷向遠方延伸。一個個也如空中草原,綠草如茵,鋪滿了漫山遍野的每個角落。當太陽移動的時候,光影也隨著不斷變幻,勾勒出了夢幻的曲線,成群的牛馬在悠閑的移動著,也一起奏響草原生命的樂章。
瓊庫什臺就像是一個世外桃源,美的無以倫比,美的沒法用語言描述。我最大的想法就是找個時間故地重游,來這里住上幾天,到處走走看看,或縱馬馳騁,做個融入式的深度體驗。
到瓊庫什臺的路正在建設,希望交通的提升帶來的不只是物質的發展,讓那些原汁原味的東西保留的時間長一些,讓這片凈土能夠不被玷污。
下一站是昭蘇,主要是路上的農牧田園風光。
【感謝觀賞,未完待續】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