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中看到了13歲的清華學霸盛一博的新聞,竟讓我意識到了做事情的正確姿勢。
很多人說現在這個時代學歷不重要了,我是反對這個說法的,用人單位在篩選人才的時候都會傾向于錄用高校學子,其實這是很合理的,否則他們的篩選時間成本就太高了。
2016年的畢業生薪酬排行榜數據上顯示,名牌大學畢業的學生成功率還是比其他學校的高很多,平均薪資也高很多,畢業后大多數都在精英階層。
不過有大量數據研究說明,這不僅跟他們的智商有關系,更關鍵的是因為他們有毅力在一個重要的目標上長期持續行動。而這也會導致他們的自律能力和執行力等綜合能力超過一般的人,使他們做事情更有條理、對自己的要求更高。
從盛一博身上我們可以總結出一些規律:
盛一博的家庭也不算太好,他的爸爸是高中物理老師,媽媽是當地的出租車司機,從小他的媽媽就經常抱著他到父親的課堂上旁聽,給他營造了一個學習成長的環境,長期耳濡目染,提升了他對物理超強的興趣。
我想這就是刻意練習的作用,使他比其他的同學領先了很多步。他只用了3年的時間就讀完了小學,初中的時候他的老師解不開的題,盛一博竟然用高中的方法解開了,當時他的同學非常驚訝,這種體驗也會大大提升他的信心。
而信心對一個人的成長是會有非常大的幫助的。有時候我們不是學不好一個東西,而是遇到困難克服不了所產生的挫敗感,使我們越陷越深。
其實做自媒體也是也一樣,應該挑一個細分的,自己擅長的領域,進行長期的刻意訓練,優化自己的內容。
我們在做內容的時候,目的性也不應該太強,認真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因期望太高暫時沒有達到而影響了自己的信心。
盛一博10歲就上了高中,他在2016年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總決賽上,摘得銀牌,清華大學直降60分錄取他,而他的老師說他并不需要降分,靠自己的能力完全就能考上清華。
這也告訴內容創業者,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只有我們持續輸出有價值的內容,才能打動受眾和碰到一些機會,時間會慢慢樹立起自己的權威性,讀者會越來越信任我們。
為了準備這次比賽,他在高二的暑假期間每天6點起床,就開始做題,一直做到晚上11點鐘,集中刷了3個月的題。參加全國物理競賽總決賽,獲得了銀牌。
其實做內容也是一樣,自媒體人很少能過節日,每逢節日更是要加班加點趕稿子,做視頻,以防錯過節日的熱點。
有時候突然出來一個新的熱點,還得忍著睡意加班做內容。
這也是一種刻意練習,練習自媒體人對每個事件的敏感度,所有創意和內容都是在這無數次的訓練中產生。
需要強調的一點是,他也不是大家印象中木訥、呆板只知道學習的學霸,他的興趣愛好也很多,不僅拿了小提琴10級,也獲得過乒乓球的冠軍,他還喜歡羽毛球和足球,他說自己不是神童,只是比別人勤奮一些。
可見他在時間管理上也是非常優秀的,時間管理對自媒體人也是很重要的。我們必須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才能更高效。
在采訪中能感覺他的自覺性是非常強的,并不是被逼迫學習。這跟他的父母從小對學習氛圍的熏陶是密切相關的。
考上清華后,他們父母也并沒有辦酒席慶祝和接受媒體的采訪,而是想讓他靜心學習。所以在盛一博的成長環境上,他的父母也是用心良苦。
從盛一博身上,我意識到了,如果智商不如別人,就要比別人更努力才行。
做自媒體也一樣,如果比你聰明的人還比你努力,那我們還有什么機會呢?
而眾多做起來的自媒體大v也提醒我,用自己3年的堅持加努力,去拼別人1年的天賦,還是有的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