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為過去走過的「彎路」追悔莫及:如果那個時候沒有那么做,現在會不會過得更好?可惜這個問題永遠沒有答案,畢竟我們無法回到過去,我們走過的人生軌跡也已經形成,無法更改。
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還會選擇走那樣的「彎路」嗎?還是你會更愿意選擇一份安逸、一份舒心?周末了,推薦一篇很喜歡的文章,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該野蠻生長的年紀 —
—就別談什么歲月靜好 —
李宗盛最新的廣告《每一步都算數》,是今年看過最走心的。
在這個不斷按著快進鍵的世界,在一個注意力越來越稀缺的時代,整支廣告長達12分鐘,也是一種勇敢。
從徹夜不眠的東京,到人煙稀少的溫哥華;臺北的生活氣息讓人留戀,吉隆坡是他音樂的第二故鄉。
?花白的絡腮胡,蒼而不老的臉,被叫大叔都懷疑在裝嫩的老男人。已年過半百的李宗盛,用他的腳步丈量了世界,而他的作品走的更遠。所以他說: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我也希望自己在這樣一個年紀,轉過頭看到過去一路的腳印,能跟自己說:你這一輩子沒有白活,你的路,也沒有白走。
但現實是,路程已走了一半,而身后的腳印,深深淺淺,跌跌撞撞,像一個醉漢,又或是一個無頭蒼蠅,讓自己不禁無奈搖頭。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這句話說得很對,因為每一步都是時間留下的印跡;但人生也有彎路,這些彎路,會在起步相同的兩人之間,悄然拉開差距;會讓你本該如期到達彼岸,最后卻悲催地發現,你依然與彼岸隔海相望。
這才讓定期復盤顯得如此重要。時不時停下來總結一下,能讓我們含著血與淚記住那些早該明白的道理,賦予我們智慧繞開未來的彎路。
我現在有一個想法很明確:該野蠻生長的年紀,就別談什么歲月靜好。趁著年輕,全力以赴,盡早完成自己的原始積累,攀升到屬于你的起飛點。
也許聽上去有些急功近利,但現實就是如此。早一步完成原始積累,早一步拿到選擇的主動權,你就早一步贏得豐富多姿的未來。
在職業生涯的發展中,有這樣一對矛盾,那就是在時間、資歷、經驗的累積下,我們漸漸掌握選擇的主動權,機會也越來越多,但同時選擇的機會成本也隨之增加。結果就是,貌似選擇變得更自由,但卻也更加保守了。
所以羅振宇羅胖子在60秒語音里說,自己不敢休息,因為萬一去海南度個假,結果錯過了北京的一筆大買賣,那豈不虧死。
很多人聽著覺得羅胖太裝逼太矯情,其實是誤解了。羅胖埋頭干了那么些年,好不容易完成了原始積累,上升到了事業的臨界點,接下來的路,就不是走和跑了,而是該飛了。
換做你是此時的羅胖,能停下來歇一歇選擇不飛嗎?別傻了。
所以高曉松接受采訪的時候說,累死了,本以為做完項目,公司上市就可以不干了。其實壓根不是這么回事,到后面只會越來越忙,讓你心甘情愿地陷入忙碌的無底漩渦。
所以年輕的時候,就是要急功近利,就是要全力以赴。慢慢來,是慢不出一個美好未來的。你在飛機跑道上滑行越久,并不表示你一定會飛得更高,而是有可能飛不起來了。
所謂的虛度光陰,歲月靜好,那是用在事業已經起飛的人身上的,我們這些還在地上仰望別人的人,就不要矯情和煽情了。
老鬼先生,曾引用過這么一句話:“現在的公司,組織架構會越來越開放,越來越扁平,很多問題可以隨便問,這是好事,但另一方面,如果自己不去了解,也不會有人來主動告訴你。”
互聯網的便利,社交圈的緊密,讓我可以更快捷地獲取想要的知識,更容易連接想要找的人。但這所有的一切都有一個前提,就是你是不是一個「自我驅動」型的人。你內心是不是有個一直燃燒的小宇宙,或有一口鍋,鍋里燉著濃濃的雞湯,每天起來喝一些,營養自己,還滋潤別人。
我們公司在招人的時候,并不擔心新員工對業務不了解,因為這是可以培訓的,只要基礎素質在,能力是可以彌補經驗的短板的。
而讓我們最感到無奈的,是很多面試者的眼神里沒有渴望,在他們的靈魂里看不到成長的影子,渾身缺少一股向上的勁兒。
這類人,就是所謂的你不推TA,TA就不走,做事情永遠不會自己主動想,得別人說了才會做。
這樣的員工,屬于“扶不起的阿斗”型,就好比老板在前線沖鋒陷陣,掠奪城池,回頭一看,下屬一臉懵比,還不知道怎么用槍耍刀,受傷了還不會自救。花時間狠心批評TA吧,人家還玻璃心,還得組織語言照顧TA的情緒。
老板花錢雇人是想讓員工幫他省時間的,如果雇來的人沒有節省時間,還需要多占用老板的時間,那就對不起了,公司不是福利院,老板更不是慈善家。
而自我驅動型的人,自己就有迫切想要成長的愿望,遇到問題會先自己尋求解決方案,然后給上司列出個A、B、C,上司只需要做選擇題就好,既鍛煉了自己能力,又讓上司覺得你這個人很靠譜,搞不好還會發現你的閃光點,讓自己多了一種可能性。
以上就是老鬼結合自身體會總結出的兩條彎路。哎,說這么多其實也沒用,你自己不走過,怎么會打心眼兒里相信是彎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