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當程序出現問題了,程序員會使用各種工具來查看程序問題的原因在哪里。
也許你不是一個程序員或者工程師。但有一點,你一定不陌生,在我們的公路網上布滿了各種攝像頭,來監督行使的車輛是不是違章。我們可以認為攝像頭就是一個工具,來debug出車輛行使的問題。
說到交通了,我這幾天遇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而且不止一次。
有一個人,我們稱他叫做小王,小年輕一個,有一天騎著自行車,在自行車道上,哼著小曲,悠哉的前行。由于前方堵車,有小轎車,開到了自行車道上了,而且還堵在了那里。只聽小王抱怨了一聲,你自己的機動車道不走,非要走到自行車道上,一點都不守交通規矩。抱怨完之后,只見他向右一拐,騎上到了人行道上……
多么戲劇性的一幕,但我相信他估計至今都不知道,自行車在人行道,和汽車在自行車道,并不沒有什么本質的不同。
不知道當他意識到自己做了一件,自己剛剛很討厭的事情時,會作何感想。而且這個反差就是在一秒之間。
再比如,有些人開開心心走著路,突然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心理有點難受,然后又忘了自己剛才想到了什么。只是感覺很不爽,也不知道自己為啥不高興,然后就會想到其他不高興的事情,整個就是一個惡性循環,直到讓自己從高興變成沮喪,甚至不安。
這時,人也是一個出了問題的程序,需要一個工具來debug一下。可惜的是大多數人可能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甚至張冠李戴。認為自己這樣很有道理,其實是多大一個坑。。
有一個很不錯的工具,相信你一定也不陌生,我們把它叫做反思。
大多數人可能會說這有什么。可是真的就是怎么一個簡單的工具,人們真的掌握了嗎?不急我們來問自己一個問題——你知道自己上次抱怨或者生氣的原因是什么嗎?
如果你的回答是不知道,不用擔心,因為大多數人的回答也是:不知道。
反思自己的這種能力,只要經常用,慢慢的會有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反思有兩個小的技巧:
記錄自己的生氣和抱怨次數;
把原因寫下來,因為多數情況人們認為自己想清楚了,但就是寫不下來,本質上是還沒有想清楚。寫下來能倒逼自己想得更清楚。
學會反思,將會自我成長。反思是一種優秀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