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條六十度左右坡度的山路蜿蜒五公里,世世代代沿山路居住的是家鄉純樸的子民。有一面具有滄桑感的泥墻守護在村口,泥墻上有三個大紅字,標注村名,那便是我的家鄉。
來到這里,你要注意腳下的路。
不平整和塵飛揚是其次,首要的是牧羊人趕來的大批羊群,尤其是那些長著犄角的山羊,冷不丁會拜訪你一下,莫慌,站立即可,大自然的物種會給前行的你讓路。
有時,還會遇到勞作回家的馬車,吭哧吭哧地爬坡,只要車斗里沒有太多的負重,多半是可以捎路人一程的,有些顛簸,沒關系,拉車人會告訴你要拽住哪根繩子,你可以跟著車夫一起吆喝,指揮前方的“戰馬”,吆喝的聲音也不能過于大了,萬一指揮到其他的“戰馬”就不大好了。
這樣的場景多半出現在比較悠閑的時候,不為時間而煩惱的時候,早出晚歸跟著父輩一起去伺候莊稼,盡職盡責,有板有眼,為的自然不是秋天的收成,而是和泥土相伴的胡鬧。
滿臉的黑道道、滿手的污垢、邋里邋遢的衣服、總也會丟掉的鞋子,是兒時年代中我們共同的記憶。
暑假里,相邀七八個玩伴,每人帶上一個水壺,選擇最炎熱的午后,爬過家鄉的山路,再翻山越嶺,去一個叫做“侯娃掌”的地方偷杏兒。
說來也怪,偷了好幾年,從來沒有中過暑,也沒發現那個地方有人看管,有點神奇,不過,這些杏兒的味道可棒了,滿足自己的饞欲后是一定要多帶一些回家的,家里的父輩也都等著呢!后來發現,在時間上,家鄉的杏兒好像晚熟些。
杏兒的嘴癮過完后,就輪到青蘋果了。按照慣例,這會兒的家鄉山路,正該上演準初三學生沿途采摘青蘋果的劇幕。十四五歲的男孩女孩們,每天騎著自行車到20公里以外的鎮上去上學,下坡的時候神清氣爽呼嘯直下,車技好像都是一頂一的好,但回家的路上就會有點力不從心氣喘吁吁了。熱浪翻滾的七月,山路也在冒煙,在半山腰把自行車順著田埂??浚淞掷镎业侥菐最w久違的蘋果樹,哧溜一下爬上去采摘高處的果實,在衣服上蹭一蹭,塞入嘴巴,酸溜溜的滋味,瞬間化解夏日的酷暑。
也有一些溫馨但是艱辛的路途。
大三寒假下火車時,家鄉已遭受暴雪襲擊三天有余,加之西北風夜夜驚夢,這條山路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冰路”,小弟特意穿著鞋底被磨平的皮鞋沿著山路來了一場滑冰秀,據說當時追隨者甚多。下火車的時間本來就是深夜,加之回家的柏油路也在打滑,我和爸爸徒步到達山底時已是凌晨一點多。凌厲的寒風迎面撲來,腳下的路在漆黑中蔓延,爸爸手中燃著的煙頭是唯一的光亮,放慢腳步,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把這條路走穿。不知走了多久,遠遠地就看到家里的燈光,媽媽熬了小米粥,熱著……那一夜,我睡得尤其的香。
家鄉的山路,幾經重鋪,但依舊抵不過自然的威力,總能在雨雪風霜的利誘下回歸黃土的面貌,盡管也保留了一些現代的痕跡。
如果,你也如我般是大山的子民,熟悉山路的春夏秋冬,會在爬坡的路上眼觀八方,欣賞大山的內涵,會在爬坡的路上習慣性地把身體后轉,俯瞰方才走過的路,看到黃土中的足跡。
想必你也會像我一樣,無論身在何方,只要回憶起這條陪伴歲月成長的山路,所有遙遠的故事會重新演繹,飄蕩在外的游子,心會在瞬間歸于安寧,篤定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