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經
沈癸酉
中國文人把吃蟹、飲酒、賞菊、賦詩,視為金秋韻事。食蟹,在中國已經發展成為“蟹文化”。歐陽修說,“是時新秋蟹正肥”,秋天到了,又是一年吃蟹的季節。大吃貨梁實秋說,“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毙奉惣易迨铸嫶?,僅我國就有八百余種,有梭子蟹,青蟹,蛙蟹,關公蟹等等,因分布的地理位置不同,所以也有等級之分,一等是湖蟹,如陽澄湖、嘉興湖、洪澤湖、太湖;二等是江蟹,如九江、蕪湖等長江流域的蟹;三等是河蟹;四等是溪蟹;五等是溝蟹;六等是海蟹。這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于大閘蟹了。一只洗凈煮熟的大閘蟹,端上桌來香氣誘人,打開橙紅色的蟹殼,滿滿的蟹膏、蟹黃讓人食欲大增。難怪民間早有“河蟹上席百味淡”以及“不到廬山辜負目,不吃螃蟹辜負腹”之說。螃蟹在中國不但博得了文人雅士貴族的喜歡,也得到了市井平民每個人的推崇。
根據紀載,國人食蟹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時代。從《周禮》和晉代《字林》記載可知,我國已有兩千七八百年的吃蟹歷史。自古以來,吃螃蟹似乎是一件大有講究的雅事。
吃蟹最早的起源是為了填飽肚子,當人類從采摘文明過渡到農耕文明以后,食物的種類便慢慢固定下來,吃螃蟹則變成了除主食以外的風雅之事。魯迅先生曾言: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令人佩服的勇士,如果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那么這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誰?據查閱相關民間傳說我們發現,大禹治水的時侯、螃蟹被當時的人們叫做“夾人蟲”。當時?個名字叫做“巴解”的督工,發現河道中有大量的“夾人蟲”橫行霸道存在。為防止“夾人蟲”的侵擾,他命人掘了條深溝,并將“夾人蟲”引到溝中用燒沸的熱水燙死。督工“巴解”發現燙死后的“夾人蟲”有一種獨特的香味、于是拿起來嘗了一下,發現此物非常的美味。從此之后,螃蟹就成了歷代吃貨餐桌上的常客。
然而真正有歷史記載人類食用螃蟹最早的文字的是在東漢時期。經學家鄭玄對《周禮?天官?庖人》的注釋。鄭玄在考證“共祭祀之好羞”一句時提到:“薦羞之物謂四時所膳食,若荊州之魚,青州之蟹胥”。講的就是周代人在祭祀時要以“蟹胥”作為進獻的食物。這里所謂的“蟹胥”,就是把蟹剁碎,腌制后得到的蟹醬。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著作《齊民要術》也有一段關于食蟹的記載,講的就是怎么用糖、蓼湯和鹽去腌制螃蟹這就是所謂的“藏蟹法”。唐朝,在《酉陽雜俎》里記載著人們用糖腌制螃蟹,又稱糖蟹。自安史之亂開始,中國經濟重心轉移到江南,蘇州也就成了全中國食客們的聚集地區。李白當年就生活在當涂,他的詩詞中有大量的詠蟹詩句,比如《月下獨酌四首》的一首中寫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
古代還有很多書中都提到吃螃蟹的事,如《紅樓夢》、《食經》等,尤其以《紅樓夢》描寫的最為真實有味。
《紅樓夢》中第三十七回記載,當時已是農歷八月二十,時值金秋,江南一帶五谷豐登,螃蟹也正肥美。所以當史湘云躊躇著如何做東請客,薜寶釵便提議道:“這個我已經有了主意。我們當鋪里有個伙計,他家田上出了很好的肥螃蟹,前兒送了幾斤來?,F在這里的人,從老太太起連上園里的人,有多一半都是愛吃螃蟹的。前日姨娘還說要請老太太在園里賞桂花吃螃蟹”。遂有了第三十八回《林瀟湘魁奪菊花詩,薛蘅蕪諷和螃蟹詠》,湘云與寶釵于藕香榭大設螃蟹宴,邀賈府眾人賞花、賦詩,那幾番食色滋味簡直躍然紙上。
《金瓶梅》中也有多處吃螃蟹的場面。當然,最令人垂涎的是這四十個“螃蟹鮮”。西門慶給了常時節五十兩銀子,使了三十五兩,典了房子,十五兩銀子做本錢,在家開了個小小雜貨鋪兒。常時節無甚酬答,重陽節時,教他娘子制作了螃蟹鮮,并兩雙爐燒鴨,邀應伯爵一起,給西門慶送來。他說道:“別的東兒來,恐怕哥不稀罕?!保ǖ诹换兀┘热蝗绱苏f,此物定然有其“稀罕”處。小廝安放八仙桌席端正,拿了小菜果酒上去。西門慶、吳大舅、應伯爵、常時節、謝子純五人坐定。西門慶教拿一壇菊花酒來——碧靛清,噴鼻香。這菊花酒的喝法也獨到:“未曾篩,先攙一瓶涼水,以去其蓼辣之性。然后貯于布甑內,篩出來,醇厚好吃”。大盤大碗嗄飯肴品擺滿桌上。先拿了兩大盤玫瑰果餡蒸糕,蘸著白砂糖,眾人乘熱搶著吃了一頓。然后才拿上螃蟹鮮。連謝希大也不知是甚么做的,這般有味,酥脆好吃。大舅道:“我空癡長了五十二歲,并不知螃蟹這般造作,委的好吃。”那這螃蟹鮮到底是怎么制作的呢?將四十個大螃蟹,的肉全部剝出放入容器中,打入生雞蛋、拌入椒料、姜、蒜、鹽、糖、醬油等附料。用薄粉裹就調好的蟹肉,香油炸酥,重新放入蟹殼中。
宋代的時候重文輕武,經濟文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們對美食的要求隨之也大大提高。朝庭干脆出臺了捕蟹人家需要繳稅的類目。這里我們需要知道,在漢代的時候捕蟹人家掙不到錢,甚至是虧本的。而到了宋代同時樣的捕蟹人家已經需要向政府納稅了,這足以說明當時螃蟹產量的進步。當年北宋都城東京汴梁里賣的螃蟹,大多是從今天的山東等地運送過去了,這也說明在車船運輸便利的條件下,螃蟹從沿海沿江地區開始走向內陸,這也讓更多人體會到了這無上的美味。由此也出現了大量的美食家,如蘇東坡、陸游等人,他們對螃蟹這種美食都有異乎尋常的愛。與此同時有關螃蟹的眾多菜品也相繼問世,比如著名的“蟹釀橙”、“洗手蟹”等,前者是南方精致烹飪的典范,吃的是風雅;而后者則是北人豪邁饕餮的標志,吃的是新鮮。此外,蟹黃包、蟹肉餛飩、蟹斗等后世美食也都已經在當時出現了。在宋代,甚至出現了專門的討論螃蟹飲食烹飪的專著。如《蟹譜》、《蟹略》等。其中高似孫所著的《蟹略》,就是從螃蟹的來歷、相貌、產地一直說到吃蟹的工具、蟹的品種、味道,包括蟹的進貢、蟹的做法乃至有關的詩賦傳說,可以說是關于螃蟹的百科全書。
清人童岳薦長期在揚州生活,著有《調鼎集》,記載了多種揚州吃蟹法,如剝殼蒸蟹、酒煮蟹鉗、蟹炒魚翅、蟹炒南瓜、蟹肉干、蟹燉蛋、炒蟹肉、拌蟹酥、膾蟹、氽蟹、蟹粉、蟹松等法,而以“壯蟹”法尤為奇特:“活蟹洗過、懸空處半日,用大盆將蛋清打勻,放蟹入盆,任其食飽即蒸。又,雄蟹扎定爪,剃去毛,以甜酒和蜜飲之,凝結如膏”。
著名畫家張大千的恩師李瑞清,自號清道人,本是清朝遺老,是?位教育家,美術家,書法家,他的字,瀟灑俊逸,已入化境。他的畫,意境獨特,韻味高遠;而他最愛的是日食百蟹并以蟹下酒。 據說湖蟹登場的秋季,人們經常會在當時上海著名的酒家“小有天”的某個角落看到一個胖胖噠男人,據桌大嚼,而這個人的桌上,蟹殼滿布,蟹肉無存。這個人就是清道人李瑞清。據傳他一天能吃一百只蟹,然后有一天他忽然囊中羞澀、手無余錢,無法吃蟹,只能自畫一百幅螃蟹圖聊以解饞,權當望梅止渴、畫餅充饑,甚是凄酸。友人得知他的慘境之后,大為同情,立馬慷慨豪邁地買了數筐大閘蟹相送,清道人一時激動,以饞涎盈口代替熱淚盈眶,為表謝意,將百幅蟹畫回贈朋友作為酬謝。從此世人調侃戲稱他為“李百蟹。
有人說,“市場中三百只陽澄湖大閘蟹里面,有一只是正宗的陽澄湖大閘蟹就不錯了,比例嚴重失調。”據行業協會的相關規定,今年4兩左右的陽澄湖大閘蟹售價應在一百多元/斤,但是批發市場上的那些所謂正宗陽澄湖大閘蟹的價格僅四、五十元/斤,不論從出售時間還是銷售價格來看,這些蟹都不可能是陽澄湖里面的大閘蟹。
其實大量的所謂的陽澄湖大閘蟹很多都是來自毗鄰陽澄湖最近的太湖、以及南京高淳固城湖、揚州高郵湖、寶應湖、邵伯湖等。一般都是在這些湖里養好之后,再運送至陽澄湖里泡上一個月,搖身一變就成了正宗陽澄湖出產的大閘蟹,其身價也水漲船高。
《大閘蟹史考》里有關于大閘蟹名稱的來歷:閘字不錯,凡捕蟹者,他們在港灣間,必設一閘,以竹編成。夜來隔閘,置一燈火,蟹見火光,即爬上竹閘,即在閘上一一捕之,甚為便捷,之是閘蟹之名所由來了?!?/p>
竹閘就是竹籪,籪上捕捉到的蟹被稱為閘蟹,個頭大的就稱為大閘蟹。由于陽澄湖大閘蟹味道鮮美即令無數食客為之傾倒。章太炎夫人湯國黎女士有詩曰:“不是陽澄蟹味好,此生何必住蘇州!”然筆者認為除了陽澄湖的大閘蟹全國還有許多著名的蟹味道也非常的好吃如:
固城湖大閘蟹產于南京市高淳區固城湖,歷來被稱為蟹中之冠。民國初年,北京四大名醫之一的施今墨曾比喻固城湖螃蟹為螃蟹中一甲一名奪魁天下的狀元。固城湖水域百里方圓,碧波蕩漾,水草豐茂,延伸寬闊,在這里生長的螃蟹,形態和肉質在螃蟹家族中尤為與眾不同,其肉質肥嫩、鮮美,營養豐富。
溱湖籪蟹
每年秋風起、菊花香的時節,總會有一些真正精于美食的老饕,對于其他名蟹視而不見,急匆匆的奔向溱湖?!颁凇?,音“秦”,是江蘇中部泰州境內的一個濕地湖泊。在中國的文字中,有一個專為溱湖而生的字——“籪”。“籪”是一種將竹枝或葦稈編成柵欄直立地置入水中,以截斷魚、蟹去路進而加以捕獲的漁具。也只有這里的螃蟹,可以稱為“籪蟹”。
太湖蟹
太湖蟹,生長于太湖水域,其背殼堅隆凹紋似虎色青黑,腹青白色,腹下有臍,雄尖雌團,內有硬毛。蟹個大體重,蟹黃肥厚,肉質細嫩,腴美異常。太湖蟹傳統吃法有清蒸、水煮、面拖、酒醉、腌制等,無論何種吃法,都各有風味,鮮美異常。
長江大閘蟹
長江水系螃蟹產量大,口感極其鮮美,其中長江安徽段尤佳。長江大閘蟹和陽澄湖大閘蟹同屬于中華絨螯蟹,區別就是它們的生長環境不同。從水質、養殖技術來講,長江大閘蟹的品質都是上選。長江蟹能在江水中逆流爬行數百甚至上千公里,蟹腳比湖蟹要長出1-2厘米,在富含礦物質與砂石的江水沖刷下,長江蟹甲殼雄壯堅硬,成年蟹蟹黃飽滿,膏脂豐腴,肉質細嫩Q彈,味道鮮美到令人吃完忍不住吮指回味……
嘉興南湖蟹
南湖蟹主要產于于浙江省的杭、嘉、湖水網地帶,素以個體肥大,肉質鮮美而著稱。這里的水處于太湖的上游,水質優良,因此出產的湖蟹,蟹肉肥厚,近幾年名聲大振,大有和陽澄湖大閘蟹平分秋色之勢。
大縱湖蟹
大縱湖大閘蟹,出產于江蘇鹽城大縱湖及鹽都地區條件相似水域。因蟹終生生活在水質清新的環境中,俗稱清水大蟹。青背白肚,金爪黃毛,螯足強健,肉鮮味美,營養豐富。大縱湖大閘蟹蟹殼呈青色,平滑而有光澤;燒熟后顯純紅、紅的鮮艷,它不同于其他湖區螃蟹灰色泥土色重,熟后呈淡紅色、紅中帶灰。
牟山湖蟹
有著浙東“小西湖”美譽的牟山湖,位于余姚西陲,處于寧波與紹興的交界處,是鑲嵌于長三角地區中心的一顆明珠。對于余姚人來說,想吃大閘蟹了,陽澄湖太貴,太湖太遠,牟山湖正好,味美膏厚,最新鮮。牟山湖的水質很好,水草非常茂盛,常年水位保持在2米左右,適合養殖水產品。獨特的生長環境,配合科學的有機養殖技術,牟山湖的大閘蟹殼清如洗,膏滿黃肥,肉質細嫩鮮美。
天津紫蟹
紫蟹是天津市郊區所產的一種毛腿河蟹,大者如銀元,小者如銅錢,每值冬季,聚棲于河堤泥洞之中,須破冰掏捕。紫蟹雖個頭不大,但蟹黃卻飽滿肥腴,揭開蟹蓋,蟹黃呈豬肝紫色,煮熟后變成橘紅色,味極鮮美。也正是因為其蟹黃異常豐厚,透過薄薄的蟹蓋,呈現出一層紫色,故名紫蟹。明、清時曾為貢品。
有種食蟹的專用工具,是明朝初期蘇州的能工巧匠所創。是專門用來吃蟹的,有錘、鐓、鉗、鏟、匙、叉、刮、針8種,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腰圓錘、小方桌、鑷子、長柄斧、調羹、長柄叉、刮片、針。故稱之為“蟹八件”。
蟹八件工具造型美觀,閃亮光澤,精巧玲瓏,使用方便。螃蟹蒸煮熟了端上桌,熱氣騰騰的,吃蟹人把蟹放在小方桌上,用圓頭剪刀逐一剪下二只大螯和八只蟹腳,將腰圓錘對著蟹殼四周輕輕敲打一圈,再以長柄斧劈開背殼和肚臍,之后拿釬、鑷、叉、錘,或剔或夾或叉或敲,取出金黃油亮的蟹黃或乳白膠粘的蟹膏,取出雪白鮮嫩的蟹肉,一件件工具的輪番使用,一個個功能交替發揮,好像是彈奏一首抑揚頓挫的食曲。當用小湯匙舀進蘸料,端起蟹殼而吃的時候,那真是一種神仙般的快樂,風味無窮??苛诉@蟹八件,可以把螃蟹吃得干干凈凈。晚清的蟹八件又演變成了蘇州女的嫁妝。傳說,蘇州閭門,一個富商嫁女,嫁妝有一百二十抬之多,什么金銀首飾,什么被褥枕墊,什么桌椅箱柜,什么碗筷瓢盆……林林總總,好不周全氣派。此處習俗,發妝的前一天,要把所有的嫁妝一抬一抬的配置裝飾好,順次擺放在街上,作一次檢驗,這正投合了富商要炫耀一番的心理。這天,熱熱鬧鬧,看嫁妝的人涌過來涌過去。在不絕的夸贊聲里,卻有一個工匠對富商挑剔說:“嫁妝九十九樣,再添一樣‘蟹八件’就百全百美了?!备簧淌莻€食蟹迷,聽了,二話不說就讓這工匠連夜趕制“金蟹八件”。第二天喜日,這一抬書寫著“飛黃騰達”的蟹八件,在男家被圍觀,引起了轟動,一傳十,十傳百,于是到了民國年間,這蟹八件就成了許多蘇州女的嫁妝之一。
20世紀60年代后這套物件作為腐朽代表便逐漸從蘇滬杭各大飯店、蟹莊的餐桌上消失了。隨著改革開放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蟹八件漸漸的又回到了餐桌,但是這個絕對是有耐心的人才能用的工具,據說用“蟹八件”拆完一只蟹至少得半個小時,如今誰還有這個閑情雅致慢慢品嘗呢?附庸風雅的居多。
螃蟹吃法很多,最常見的就是清蒸。清蒸螃蟹看似簡單,卻隱藏著不少技巧。
現在人烹蟹大都是五花大綁后隔水蒸制,我說:此法大謬,首先五花大綁的蟹難以清洗,且肉質僵硬,味同嚼臘。其次隔水蒸制的蟹,因為在蒸制過程中會失去水份,肉質變老,易與蟹殼粘連,食用時殼肉難以分離。再次,因為隔水蒸制需用大量的冷水,在烹制過程中需要相對長的時間加熱,從而螃蟹是在逐漸加溫中死去,這樣的烹制的蟹會缺失鮮美的滋味。更有些人為了省事會將蟹養在冰箱的保箱盒里,或者在蟹的身下放置大量的冰塊用于保鮮,等到食用的時候拿出來用自來水沖一沖,丟進鍋里蒸了就吃。這樣加工出來的蟹,即使品質再好,也不好吃。因為在螃蟹在寒冷的氣溫下為了活命,不得不靠消耗自身的營養來維持,所以這樣的蟹蒸煮出來后一定是膏薄黃散,肉麻木。正確的方法是,螃蟹買來后,首先幫其松綁,然后找個容器最少養一天后方可烹煮,烹煮的方法是,將蟹洗淨,置于鍋內,放少許水,開大火煮,水干后再加,反覆多次,約十五分鐘后揭開鍋蓋見蟹殼邊黃油冒出即可起鍋。
這樣煮好的蟹原汁原味,蟹殼呈橙黃色,打開蟹蓋,蟹黃金燦、蟹白如玉。但想就享受美味的螃蟹佐料也是有講究的。先說姜,姜里的上品當屬浙江臨平出產的黃爪姜,四川的竹根姜。安徽銅陵的白姜也很不錯。如果沒有,尋常的老姜也能湊合。再說醋,筆者認為產于江蘇連云港板浦鎮的"汪恕有滴醋"才是真正的佐蟹極品,當年每逢這個季節,總有朋友會送來一箱半箱滿足我的口腹之欲,這幾年倒是稀罕的物品了。其余產自浙江湖州的"老恒和玫瑰米醋,北京六必居的龍門老醋也是此中妙品。再不濟找些什么所謂的"蟹醋"來也可勉強食之,只是千萬不能用化學品勾兌的醋,因其味酸澀佐蟹則會令美味盡失。
蟹的原汁原味在清蒸時體現得最明顯。蟹蒸熟取出后,蟹殼呈橙黃色,打開蟹蓋,蟹黃金燦、蟹白如玉。蘸汁用姜末、鮮醬油、陳醋、少量糖調成小料,就可以享受美味的清蒸螃蟹了。
近年來許多地方流行吃六月黃,其實六月黃是一種沒成年的螃蟹,六月黃”又稱為“童子蟹”,體重一般在2兩左右,具有外殼脆、內殼軟、腥味重、肉質豐滿的特點。這也就是江浙一帶為什么會有“忙歸忙,勿忘六月黃”的俗語。“六月黃”的肚子里充滿流脂型膏黃,且鮮嫩,哪怕七八十歲的老人,牙齒也咬得動。它與“九雌十雄”大閘蟹一樣,有著漫長、好聽的故事。 六月黃的吃法比較講究,不能按照烹飪成熟大閘蟹的方法烹飪六月黃,因其肉質太嫩所以最好不要清蒸,清蒸會讓六月黃的部分水分流失,肉也就沒那么鮮美了。六月黃”的制作方式有七八種之多,除了做醉蟹、清蒸蟹、面拖蟹外,還可做毛蟹海鮮面疙瘩、毛豆炒毛蟹、醬爆“六月黃”、姜蔥“六月黃”等,而筆者認為“六月黃”的烹飪方法--最好是“面拖蟹”
一般來說“面拖蟹”做法是
將蟹沖洗干凈,去繩后將活蟹從中間一切為二。
鍋中加油,蟹的剖面粘上生面粉后放在油鍋中煎至金黃色。
加少量食鹽,生姜末,兩勺醬油,適量水后翻炒1分鐘左右。
將粘剩下的面粉加水調勻后倒入鍋中,加入配料及蔥花翻炒。
并適量加水保持面粉糊稀狀,蓋上鍋蓋煮開后再關火悶2分鐘后盛盤。
筆者認為河蟹味美卻并非人人適宜,何況飲食安全遠比美味更加重要。由于在河蟹的飲食上有很多禁忌,若不多加注意,很可能就會吃出問題,對健康不利。
首先死蟹不可食用
死蟹體內的寄生細菌會繁殖并擴散到蟹肉中,使得蛋白質分解產生組織胺。蟹死的時間越長,體內積累的組織胺越多,毒性越大。即使把死蟹煮熟煮透,毒素仍然不易被破壞,食用后會引起惡心嘔吐,面頰潮紅,心跳加速等。
不吃隔夜蟹
螃蟹為含組胺酸較多的食物,隔夜的剩蟹在某些維生素的作用下,會分解為組胺,回鍋加熱雖可殺滅病源微生物,卻不能破壞毒素,從而導致組氨酸中毒。因此,蟹最好現蒸現吃,一般不要超過4小時。
不吃生蟹,醉蟹
螃蟹體內含有各種病源微生物。尤其是其體內的肺吸蟲幼蟲卵感染度很高,抵抗力很強,單用黃酒,白酒浸泡并不能殺死。吃生蟹,醉蟹,極易誘發肺吸蟲病,引起咳嗽咯血,如果病毒進入腦部,還會引起癱瘓。
不吃四“部件”
螃蟹的體表,腮部和胃腸道,占滿了細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因此,吃時必須除盡蟹腮,蟹腸,蟹心(俗稱六角板),蟹胃(即三角形的骨質小包,內有泥沙)。
不過量食用
因螃蟹性寒,蟹黃中的膽固醇又很高,一般人每次吃螃蟹時,以2只為限,一周內不可超過3次食用。
不與茶水、柿子、花生、冷飲等同食
原因是茶水會沖淡胃液,茶與柿子中的鞣酸較多,會使蟹肉中的蛋白質凝固,不利于消化,凝固的物質可長時間留在腸道內,發酵腐敗后,可引起腹痛,嘔吐,腹瀉,但只要不多吃腸胃健康的還是沒什么問題的?;ㄉ手竞扛哌_40%,油膩之物與冷利的蟹同吃,容易導致腹瀉。冷水,冰激凌等屬寒涼之物,使腸胃功能降低,與蟹同吃,極易導致腹瀉。同樣西紅柿也不可與螃蟹同吃,兩者都同屬寒性食物,同吃容易導致腹瀉。
十月份是吃河蟹的最好時節。無論哪種螃蟹,挑選時都可以遵循下面四個步驟。
一是觀色澤。 殼背呈墨綠色的,一般都體厚堅實,呈黃色的,大多較瘦弱。將螃蟹置于陽光或燈光下背光觀察,蟹蓋邊緣不透光的說明螃蟹肥滿,若透亮縫隙可見,則螃蟹比較空。
二是看腹臍。 肚臍凸出來的,一般都膏肥脂滿,凹進去的,則膏體不足。腹臍黑色越多則螃蟹越肥,輕輕打開腹臍,隱約可見黃色者為佳。對河蟹來說,有“九月(農歷)雌,十月雄的說法,肚臍圓的是雌蟹,肚臍尖的為雄蟹。
三是掂輕重。 將蟹拿在手里掂,手感沉重的為肥大壯實的好蟹,手感輕飄的多是干癟肉少的劣蟹。將螃蟹翻轉肚皮朝上,能迅速用蟹足彈轉翻回的,健康鮮活。
四是查足腳。 蟹足上剛毛叢生的較好,還可將倒數第二足拎起來,觀察其是否充盈。腿部堅硬,很難捏動的螃蟹最肥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