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先對當時的閱讀教育方式方法進行了評價和分析。作者出書其實在1970年的美國,他的時代也是美國人倡導全民讀書的時代,在初步閱讀的教學領域中,有越來越多的人做研究和試驗。但作者而言:
該領域的支出,由于不同家庭的孩子的閱讀水平基礎均不相同,采用一個大而標準的閱讀教育體系難度非常的大。
在教育少數具有高度學習動機的孩子閱讀,和教育動機微弱或家庭非常貧困的孩子閱讀,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兒。一些基礎閱讀教學法對這些學生可能有用,對另外的學生肯定不管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都被實驗和證明各有巧妙之處。想要判斷哪一種方法才是解決所有閱讀問題的萬能妙藥,這可能還言之過早。
我們生活在對閱讀有很高興趣和關心的年代。這一點中國和美國截然不同:早在1000多年前的宋代,我們國家就已經是全世界識字率最高的國家之一,那時候別說美國,整個美洲都在茹毛飲血,宋真宗趙恒還專門寫詩鼓勵大家讀書,詩歌一直流傳至今: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雖然充滿了濃濃的“雞湯”味道,也偏功利了些,但這首詩融入了我們的文化傳統,最后使得我們形成了一個“萬物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認知框架,即便這些年有所改變,卻并沒有完全打破。對于作者來講,他推出這本《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時候是在幾十年前的美國,作為一名學富五車的學者,作為一位偉大的越讀者,他對閱讀的意義和價值認知當然深刻,但他對閱讀方法層次的分析則是更加精彩。在基礎閱讀這個層次中,中國和英文閱讀并不太一樣:
英語閱讀只需要abc的認讀法,懂得26個字母。然后記住所有字母的音節,就可以把所有的單詞都念出來了,但是念出來并不一定懂什么意思。記得知乎上惡魔的奶爸曾經說過,英語雖然只有26個字母,目前卻有數百萬個生詞。我們漢字則不同,常用的漢字為四五千個,加上復雜些的也不過一萬多,我們必須認識大多數常用漢字,才能對他們組詞的含義有所認知,才能說不再是文盲。這一點是兩個國家在閱讀上的不同之處。
基礎閱讀的四個階段##
在美國的主流教育界,大家廣泛接受了這樣的觀念:在兒童掌握閱讀能力之前,至少會經歷大約有四個截然不同的階段:
閱讀準備階段。做好幾種不同的學習閱讀準備,身體方面的準備,包括良好的視力與聽力,智力方面的準備,要包括有起碼的認知能力;語言上的準備,包括口齒清晰。個人準備,包括保持注意力,聽老師的話等等。
看圖識字階段。孩子會學習一些簡單的讀物,主要是一些繪本或看圖識字,基本上能夠認識到三百到四百字。接觸到一些基本的閱讀技巧,如詞句的含義,字的發音等等。
加速認字階段。這個階段特征是,快速建立詞匯的能力,所用的方法,是從上下文出提供線索,“猜”出不熟悉的字眼。除此以外,孩子在這個階段會學會不同目標,與不同領域的閱讀法,像科學、社會學、語言學等等,他們發現除學校外,閱讀還是一項可以自己做的事,他們可能會因為好玩而滿足好奇心或只要擴大視野而追求閱讀。
基礎閱讀的成熟階段。這個階段的特征是,精練和增進前面所學的各種技巧,開始能夠消化自己的閱讀經驗。除一本書提出的觀點轉化到另一個專業,同一個主題不同作者提出的觀點,能夠相互比較。
一個順利通過這四個階段的基礎閱讀的孩子,這個孩子已經幾乎可以閱讀所有的動物了,但是卻還不夠老練,簡單的說他的成熟度是可以上高中課程的水平。他可以自己閱讀也準備好學習更多的閱讀技巧,但是,他還是不清楚要如何超越基礎閱讀層次,做進一步的閱讀。
作者寫這個章節的內容主要的目標是要告訴大家:當下只有基礎閱讀是由老師輔導的閱讀,在此之后在美國的教育中,必須自己孤獨前行,積極探索。而實際上他卻認為:一個人文素質優良的高中畢業生,應該是一個達到分析閱讀情節的讀者,而一個優秀的大學,應該培育出能進行主題閱讀的讀者。當時的高中和大學水平,卻達不到這一點。作者對這一情況進行了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