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題目,你是不是會好奇,為什么是40萬港幣???
因為,最后一次跳槽,她直接跳到了香港!
她是我一次朋友聚會上認識的,當時我們玩兒殺人游戲,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個子高高的,打扮的很精干,做事也很利落,關鍵是似乎有超能力,她老是被分配到警察的角色,可每次都能在最快的時間里抓到殺手,把殺手都快整哭了,在她的超強判斷下,我們把殺人游戲玩兒出了一個新高度!
后來聊起來才發現,這個人果然不一般,才工作四年就連跳4次,從北京一路跳到了香港,年薪也有了指數級增長。
于是,我通過微信,和她聊了起來,趁機做了一次采訪。
一 勇于挑戰,野蠻生長
她四年換了四份工作,而且還都是不同的行業,這份勇氣,常人少有,因為每換一次工作,就意味著要跳出自己熟悉的人和環境,走出自己的舒適區。
很多人對于邁出舒適區,都會有一定的擔心和恐懼,生怕自己邁出那一步,會給自己帶來一個無法承受的后果。
可是,她沒有。
出于好奇,我問了她最直接的問題——你為什么每次跳槽的時候,都能那么義無反顧、毫不猶豫?
當她說出“薪水”的時候,我驚了一下,驚訝于她的坦率和直白,她說:這是最直接的原因,其次會考慮平臺,再是工作內容。因為她的目標是——在35歲實現財富自由!
我們總覺得談錢很俗,可是,在這個世俗的世界里生存,錢是每個人不得不考慮的問題,這直接決定著你的生活水平和質量。畢竟這個世界還是以錢來衡量的你的價值和成功的,雖然我們很不愿意承認。但當一個人實現了財富自由時,才不會再受制于人、受困于錢。
于是我又問道:“那你因為薪水,就沒有考慮過可能新環境會讓你不舒服或者不適應?”
她的回答地簡潔而直接:“會有這個風險,但是這個失去和得到相比,就有點微不足道了。一個人要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很多時候,有些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才會迷茫。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抓住自己想要的,其他次要的可以暫時先不考慮。”
盯著目標奮斗,既可以減少你的迷茫,又可以讓你的情緒不受影響。或許,這也是為什么那些成功人士的強大內心可以承受那么多的事情,因為在他們心里,這些事情不重要,不重要的事情不值得花費心力和情緒,所以他們才會那么穩。
頓了頓,她又告訴我:“不過這樣也有一個壞處,就是很多時候,重要不緊急的可能會變成既重要又緊急的,這樣就會付出一定的代價了。”
李笑來老師說過:“很多人都過分在意自己的安全感,就是被這份安全感困在了永恒的當下”,所以只有失去一部分安全感,才能為自己創造一種可能性。而且“選擇職業不要總想著以前的經驗可以為自己服務,而是以后能學習到什么,每一次改變的衡量指標都應該是我是否能學到新的東西”。
可是很多人的思維是:自己之前的工作經驗能支撐自己做什么新的工作,而不是在新的工作中我能學到什么。
顯然在這方面,她印證了這一點,走在了大多數同齡人前面。
二 積極主動,不斷探索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里,提到了積極主動:
消極被動的人容易被外界影響,比如風和日麗的時候就興高采烈,陰云密布的時候就無精打采。別人以禮相待,他們就笑臉相迎,反之則擺出一副自我保護的姿態。心情好壞全都取決于他人的言行,任由別人的弱點控制自己。
而積極主動的人則心中自有一片天地,無論天氣是陰雨綿綿還是晴空萬里,都不會對他們產生影響,只有自己的價值觀才是關鍵因素,如果認定了工作第一,那么即使天氣再壞,敬業精神依舊不改。
我發現她就是一個積極主動的人,在工作中出現了問題,她會主動找同事或者上級溝通討論;而對于自己的每一份工作,她也在不斷的探索。
她喜歡到處游玩兒,所以在前兩份工作里,她并不在旅游行業,但是她沒有放棄探索,在能力提升、條件成熟時,毫不猶豫的離開了自己非常喜歡的外企,跳進了一家非常有名的旅游互聯網公司,但當她開始在那里工作之后,才發現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才發現原來這只是自己腦海中想象的畫面。
當她發現這一點時,她再次毫不猶豫的去尋找機會,準備離開。
可和她相比而言,我就是一個消極被動的人。我對工作一直不是很滿意,但是我沒有離開的勇氣;在我的腦海中,我也一直有自己“理想”的行業和工作,但是我沒有膽量去嘗試;很多時候,我都過的很被動,所以通過對比,我才知道,一個積極上進、不斷進取的人會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態。
針對她不停換行業的行為,我既佩服她的勇氣,又提出了質疑:“你換工作的時候換了很多行業,你不覺得一換行業就有點自廢武功的感覺嗎?”
她告訴我說:“工作積累如果能有一定的持續性,對自己的職業而言是很好的,但前提是找到自己想要長期從事的行業或職業。雖然我每個行業從事的時間其實都不太長,但是工作內容保持基本一致,就是覺得挑戰多一些,就可以考慮。”
三 橫向嘗試,縱向積累
“這四年,你先后在外企、私企、國企都待過,在你待過的這幾種不同類型的企業中,最喜歡哪一種呢?”
外企,因為外企的企業文化環境以及同事的素質。這樣的公司內耗較少,我所在的部門基本上沒有這樣的問題,當然了,這得益于公司所營造的氛圍和倡導的文化。工作強度上,由重到輕大致是私企、外企再到國企。
“你說你的判斷標準是薪資、平臺、內容,我怎么覺得這個順序有點反了呢?在跳槽中,你的工作內容比較一致的是什么?”
我是這么考慮的,因為工作內容很多時候其實都在重合,尤其是初級階段,大方向基本一致就可以,比如我一直在從事市場,那么我就可以接受挑戰,做合作伙伴管理,但是肯定不會去做財務,因為合作伙伴算是市場的一部分。
我迄今為止嘗試過的行業是酒店、通信和互聯網旅游,工作其實都是偏市場營銷,行業差異很大,通過對比來說,覺得通信行業是性價比較高的行業,所以暫時會在這個行業積累。
她通過橫向嘗試,找到了比較有潛力的行業,然后決定深耕,開始縱向積累。
四 關注自己,提升能力
“你覺得領導重要嗎?你在跳槽的時候會看領導嗎?因為畢竟你最后一次跳槽也是得益于領導的舉薦。如果是我,我就會認為很重要,因為有人帶著干會進步更快,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而且給一些領導力不強的人干活,不覺得很窩火嗎?”
領導很重要,但是機會和平臺更重要,當然包括薪水。領導之所以是領導,肯定有你不如他的地方,所以主動經營和管理與領導之間的關系也很重要。但關注自己,玩兒命提升自己才是王道!
這與李笑來老師在《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專欄中的觀點不謀而合:無論如何,都要把一切可能的注意力都放到自己的成長上去,而不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別人的“錯”與“不好”之上。
她曾經做過幾次項目,每次都完成的很不錯,得到了領導的欣賞,成為了公司里破格加薪最快的一個新人。她曾經帶團隊去歐洲公司總部出差,可是她的團隊并不是普通團隊,而是一些上層人士和權貴,她經常要絞盡腦汁的去滿足這些人的需求。
這讓我想起了電影《穿普拉達的女魔頭》中的一個場景:女魔頭讓安迪去找《哈利·波特》的手稿,只是因為她的雙胞胎急于知道下面的故事。而她也經常會面臨類似的場景,但是她都巧妙的處理了。所以通過很多事情的磨練,她的能力也得到了飛速的提升。
最后,她還以很詼諧的方式透露了一個職場中的絕密武器:氣場也很重要!
在職場中,能力是一方面,氣場是另一方面,要時刻表現出自己很專業,即使自己什么都不懂,這就是議價能力。
我恍然大悟!如果說通俗一些,不就是——裝也要裝的很像!
在這兩種類型中:
固守型(be-good type)
進取型(be-better type)
很明顯她屬于進取型(be-better type)!她沒有把自己束縛住,同時也不會被周圍的條條框框束縛;她敢想敢做,敢質疑敢argue,還有強大的執行力,于是一路飛奔,野蠻生長,把別人很快就甩在了后面。
當然了,你可能會說,她這一路也太順了,頻頻跳槽還能越來越好,我們普通人哪能做得到。然而事實是,她也經歷過裸辭之后,焦頭爛額、東奔西跑的找工作;她也經歷了終于進入了自己心儀已久的行業卻發現并不喜歡時的失望和無奈;她還經歷了在公司,男同事并不會因為她是一個女生而幫她,去搬那些死沉死沉的箱子和器械……
只是,她在這些令人沮喪的時刻,沒有選擇嘀咕抱怨或放棄自我,而是迎難而上,越挫越勇,學會了積極主動、為自己負責。
最后,我請她分享一下她飛速發展、野蠻生長的秘訣給職場新人。
她說:對于新人,機會和平臺最重要,剛開始,薪水能吃飽就行,然后投資自己多學東西,橫向積累,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行業,再縱向積累,不斷深挖。
我請她用一句話概括自己認為最重要的心得。
她的回答很精煉:投資自己最重要,無論是身體、知識還是外表,都要舍得投資!
采訪完畢,我發現,幾年時間,她在不斷的思考與探索中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思想體系!而她通過身體力行、親身實踐,總結出來的成功的秘訣不外乎這四點:
一 勇于挑戰,野蠻生長
二 積極主動,不斷探索
三 橫向嘗試,縱向積累
四 關注自己,提升能力
以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