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14 005跟著Dr.魏學育兒(1)

育兒的困惑

北漂一族工作,生活很艱辛,作為北漂第一代"移民"父母,承擔著房子,還有學區房,車子等等壓力。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周邊的環境影響著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投入,孩子從小要上優質幼兒園,課外鋼琴,舞蹈,畫畫等各種培訓班,周末基本圍繞孩子轉,如果孩子聽話,家長就少操心,如果不聽話,每天早晨起床難,無理取鬧,各種事情不滿意就哭哭啼啼,二個孩子還經常爭寵,經常"打架",周末帶孩子比工作都累了,工作上處理游刃有余,對待孩子教育,習慣培養卻一籌莫展。

工作原因經常出差,我在家里就是一個"透明人",基本沒有時間照顧家庭,孩子。這次假期和孩子長期陪伴,接觸,發現了孩子身上有很多"毛病"(孩子其實是父母一面鏡子),口頭說教基本不聽,非得上掃把才好使,打不是辦法,我在思考為什么孩子會這樣,那樣的舉動,反應。為啥孩子不聽話,為啥都要暴力才管用?為啥孩子不能早起?為啥孩子不能堅持練琴,為啥不愛穿鞋?我得想辦法解決日常生活的一些問題。解決問題就要搞清楚原因,表象背后的根本原因。

家里書柜也不少育兒的書,但看的不是很多,也沒有時間閱讀大部頭育兒心經。幾經周折我發現得到上了家庭育兒專欄,是Dr.魏博士的,第一次知道Dr.魏,是在江蘇電視臺最強大腦節目,他作為評委出現,那么Dr.魏的背景是啥,為啥他很權威呢,我百度了一下

Dr.魏是誰?

Dr.魏,全名叫魏坤琳,1978年出生于湖南湘潭,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博導。2000年北京體育大學本科畢業;2007年獲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人腦的工作方式,以及人是如何控制運動的。

2013年12月,魏坤琳作為“科學判官”加盟《最強大腦》節目。2014年參加了《你正常嗎》節目,錄制了第七期,于5月29日播出。

我讀過Dr.魏的幾篇文章

如何正確批評孩子?

1.告訴孩子他錯在哪里

首先,批評是要讓孩子明白自己錯了,所以你一定要解釋給他聽,他錯在哪里。因為讓孩子明白自己錯在哪里,他才能成長。但是如果你不給他講他錯在哪里,而只顧自己發泄情緒,像剛才那位媽媽,不僅僅是批評孩子吃零食,連對他不喜歡學習的不滿都趁機一起發泄出來了,這對孩子是沒有任何幫助的,只會使他越來越討厭媽媽的批評。

你要知道批評孩子的真正原因是幫助他成長,而不是發泄你的情緒。所以批評孩子之前首先要接納孩子,照顧到孩子的需求,別一開始就教育孩子,更別粗暴地立刻教訓。最好的防止孩子犯錯誤的方法,是讓他們明白這件事為什么是錯的。如果只是告訴他們這件事不能做,那件事不能做,那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跟孩子講錯誤的緣由,其實就是在講道理,講原則。我講育兒育己,就是家長自己要做有原則的父母,就是要跟孩子講道理,告訴他具體哪些地方做得不好。為什么要講道理呢?因為只要一講道理就是一個平等討論,任何人在道理上都是平等的,你對我有要求,我對你也有要求。

所以我鼓勵家長,孩子犯錯的時候,就要跟孩子把原則講清楚,這樣孩子也更能接受批評,他知道家長并不是平白無故地指揮他們,而是根據原則在生活。

所以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明白自己錯誤的原因,才能讓他成長。如果只是告訴他一堆“你不能這樣”“你不能那樣”,那他只是記住了一堆清規戒律,而不能真正理解這背后的道理。你只有給他解釋道理,幫他思考、理解這些道理,才能幫助他真正地內化這些道德規范,才是真正的成長。

2.就事論事,不貼標簽

批評孩子的時候,要就事論事,不貼標簽,更不要對孩子的品質做定性的負面評價。

你批評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就講他這件事情本身哪兒做得不對,千萬不要翻舊賬,不要把他一次的錯誤,無限放大。

3.告訴孩子如何改正

成長型的批評是要肯定孩子,雖然你這一次做錯了,但平時你的表現還是蠻好的,你在其他方面也是做得不錯的。你不是壞孩子,你的品格是好的,只是暫時犯了一個錯誤,你將來是可以提升的。因為錯誤是相對容易改變的,而品格是難以改變的。

想要孩子從批評中學習,我是這么說的:“寶寶,你昨天就做得非常不錯,昨天吃完飯之后媽媽叫你不吃冰淇淋,你就忍住了,做得非常好。今天你是一時嘴饞,沒關系,我相信你還是可以忍得住的。“所以在批評孩子前,先指出他的優點,告訴孩子他其實是可以改正缺點,做得更好的。要知道孩子也是要面子的,這樣批評孩子之后,孩子不會覺得傷了他的自尊心,而是增加了改正錯誤的信心。

這就進入了成長型批評的第三步,告訴他們如何改正。因為就像我在前面一再強調的,批評的目的是幫助孩子成長。所以,只告訴他什么是錯的是不夠的,那是否定式的批評。成長型的批評一定要告訴他怎么做才是對的。

孩子到底該怎么夸?

教你三招夸孩子的心法

1. 表揚努力,而不是聰明

2. 表揚過程,而不是結果

你要表揚孩子成功的過程,不要直接告訴孩子結果。

3. 表揚成長,而不是表現

想要孩子勇敢迎接更高的挑戰,你要表揚孩子的進步、成長,而不是這一次任務當中的分數或者表現。

作為家長,應該知道孩子的表現,你需要做的是給出及時的反饋,幫孩子分析錯誤,找到問題所在。

聽了幾篇文章,對我的影響和變化

跟著Dr.魏學習搞清楚孩子行為背后原因,孩子大腦在想啥,我慢慢變了有耐心了,培育孩子要了解孩子心智,那么所處的年齡,必然有這個年紀的思想,我們作為父母要多學習,多研究育兒知識,正式的引導。

現在孩子大吵大鬧,一些壞毛病,我也不生氣了,耐心的和他們對話,交流。孩子也在慢慢改變,我相信只要用心,孩子一定能養成良好習慣。

如果你也有育兒煩惱,推薦你趕緊訂閱一下Dr.魏博士家庭育兒心經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