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告訴我們怎樣從實際出發,根據人生目標,做出符合自己的價值觀的理財決策。這看起來很簡單,但往往事與愿違。作者在書中提出了很多實用的建議。大道至簡,知易行難,一起勇往直前吧~
正文
幾乎所有的理財決策都是人生抉擇。在決定理財目標前,要先選擇自己的人生目標,看清自己是什么樣的人,需要什么。停止把生命和金錢浪費在那些根本不重要的事情上,制定一些能夠幫我們實現真正目標的理財決策,然后去適應肯定會出現的各種意外。
我們無法預料未來會發生什么
我們在做理財決策時總想要做到萬無一失,將每一種可能性都考慮進去,掌握有關金融市場的動態,顧忌各種潛在危險。這種想法其實源自恐懼,我們本能地害怕人生的不確定性,希望能通過計劃掌握自己的未來,想著如果投資目標精準財務安全就有保障,如果現在賣掉股票就能避開大跌的情況,如果為所有事兒都憂愁過了當真有壞消息時就能坦然面對。
然而,現實世界非常復雜,我們根本無法預料到未來會發生什么,計劃永遠不可能覆蓋所有的可能,因此我們也不必非得選出最完美的投資方案,不用非得省下多少錢,不用整日看股市分析或選股秘籍之類的東西,這些并不是什么大事。
比起找準高回報的投資機會來說,我們大多數人都一樣希望人生幸福而充實,理財決策應該符合我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當找出我們真正想要的,就會知道該做些什么,比如要買多少保額的保險、如何投資、要不要辭職創業等等。
投資不會犯錯,投資者才會犯錯
美國晨星和達爾巴企業在研究股票基金中發現,投資者拿到的回報與投資的整體回報有著不小的差距,這意味著投資者本來可以賺得更多,但是卻放棄了這筆唾手可得的錢。
就基金而言,我們只需要把錢放入某只基金,然后按兵不動。但是我們卻經常聽著經濟學家和投資大牛們的高談闊論,頻繁交易,高買低賣,結果損失慘重。
我們該做的是無論別人正在做什么,只需要根據如何實現自己的目標做出理財決策就行。不過,這對我們來說還是很困難,不是因為我們愚蠢,而是人類有回避痛苦、尋求快感和安全感的天性。我們感到應該在周圍的人都惶惶不可終日時趕緊拋售,在周圍的人都歡天喜地時跟風買進。
由此可見,投資失誤即投資者的失誤,當我們進行投資時其實是在選擇,在做出決定前一切都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我們決定對投資應該了解什么,向什么人咨詢,投入金額和時機。最后我們也不能因自己的決定而怪罪別人和投資項目,有時我們必須承擔起責任,避免不斷地出現同樣的錯誤。
牢記以往的投資經歷
過度自信會讓我們承受更高的犯錯成本。我們應當意識到,自己并沒有想象的那么聰明。我們無法預測未來,無法每次都選中最好的股票,無法避開所有騙局或其他的風險。我們的思維必須沖破近期趨勢的束縛,牢記以往那些曾令我們感到措手不及的時刻,避免在市場波動中“隨波逐流”,陷入追漲殺跌的惡性循環中。 所以當下次因為相信自己是絕對正確的而做出投資決策時先問自己,如果持有,最好的情況和最壞的情況是否都能承受,以及以前是否犯過相似錯誤。
無視所謂的理財建議和市場預測
我們給別人的(和別人給我們的)大部分建議都根本沒用。別人給的建議通常是基于他們自身的恐懼和經驗,以及他們的專長和動機,包括我們從媒體和書籍上得來的大部分建議一樣,這類建議對我們個人的現實狀況沒有任何考量,事實上也不可能考量。一般只有寥寥幾個經驗可能真的適合所有人,而這些經驗也充其量只是一些最基本的起點。
我們的財務未來規劃是完全私人化的,而且必須如此。好的理財計劃必須切合個人情況,而適合我們情況的建議對別人來說或許正是災難。因此,在我們對自己的錢做出重要的決定之前,應該仔細考慮別人給出的建議是否真的適合。
試圖預測市場動向是一種很糟糕的想法。跟蹤市場變化,看股市分析和研究他人的金融市場預測,這些都要花費很多時間,當過度關注市場動向時,我們更容易焦慮而做出錯誤的決策。在面對各種預測時,應時刻記住:沒有人知道未來會發生什么。即便對經濟狀況經過深思熟慮的經濟學家和市場分析人士,也只能為當前的市場情況提供有用的觀點,他們也無法預測未來。
我們可以根據對目前金融市場趨勢的了解和接下來幾年內希望自己達到的目標來設計自己的投資方案。如果情況有變,我們可以跟著改變。盡量避免模仿其他成功投資者的策略,因投資規模不同、目標不同、風險承受能力不同,即便是同樣的投資策略,對我們來說可能并不適用,如果需要聽取別人的觀點,最好是找那些了解我們的可信任的人。
信息冗余的影響
有時一條小小的新聞,可能根本不像我們以為的那么嚴重,就會讓我們的計劃偏離原來的方向。我們需要看透本質,平衡自己對財富的焦慮感。如果說投資的成功確實基于正確的長期的行為選擇和計劃框架內的投資選擇,那么市場的每日變化不會影響到決策。
計劃不如變化快
即使最好的計劃到最終也只是對未來的一種虛構性設定,我們應將注意力從對金錢的憂慮中轉向關注真正的理財目標,這會使我們頭腦清醒,從而停止擔心那些虛假的目標。事實上,我們追求財富的自利本能要求我們少花時間去思考和去擔心金錢,而要多花點時間去培養我們的基本能力,從而幫助我們在長時期內積累更多金錢。我們只需關注對自己重要的且能夠被自身行為影響的事,那些根本無法控制的事情,就索性忘掉吧。
理性投資
我們的行為是基于我們確實了解的東西還是只是在跟著感覺走?如果正想要突然改變現有的投資結構,那么,先問問自己,這個決定是根據對市場現狀的感覺還是在深思熟慮下制訂出的新投資計劃?如果根據這個新信息行動,而這個選擇后來被證實是正確的或是錯誤的,對生活有什么影響?只要強迫自己去考慮未來可能出現錯誤的結果,就可以做出更好的投資決策。
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投資不是娛樂。現在的投資行為是否符合我們最重要的理財目標,還是它更像某種形式的娛樂?我現在的行動是從實際出發還是被幻想沖昏了頭腦?要想實現我們的目標,必須仔細檢視那些我們現在正在做的、我們覺得有幫助的事。
找到財務平衡
安排自己的財務未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不停地尋找享受今天和為未來的不確定進行儲蓄之間的平衡。
理財不應局限于各種省錢然后去投資。有效的合理運用錢財,讓自己的錢財花費發揮最大的效果,例如讓生活更美好,或者投資自己,不斷提高自身價值,對我們也尤為重要。
總的來說:存錢、預算、投資、保險、房產規劃等都應該在更廣層面上與我們的人生、目標、價值觀相互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