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回到昨天的那個問題。什么是每個人都擁有的最重要卻被人忽視了的寶貴財富。
——注意力。
你的注意力真的很少,一天下來能夠集中起來產出的注意力,弄不好往往只有兩三個小時而已,結果呢?結果你去湊熱鬧、去隨大流、你去操別人的心……若是這樣,不說你能不能成功,僅僅“有收獲”都是根本做不到的。
錢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它可以再生;時間也不是最重要的,因為他本質上不屬于你,你就只能試著與他做朋友,讓他為你所用。你的注意力才是你所擁有的最重要、最寶貴的資源——從這個角度望過去,人生其實是公平的,因為你的注意力確實是你自己可以做主的,除非你自己放棄,所以,那結局是好是壞,其實真的是你自己選的。
如此看來,很多人的敗局很早很早就已經定下來了,因為幾乎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們已經養成了四處浪費自己注意力的習慣,任由自己最重要最寶貴的資源點點滴滴或者大把大把的流失——這樣的人若是能夠成功,天理何在?
所以,你必須把最寶貴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你自己身上,這可能是人生最有價值的建議——因為最終你的一切價值,都是你注意力的產出。而且,更為關鍵的是,一個人的注意力,很可能是唯一能夠稱得上是“與生俱來”的有產出能力的資源,自己想想吧,還有什么別的是這樣的嗎?
那放在自己的哪兒上?答案明確而又唯一:放在“成長”上。
又一句硅谷的“陳詞濫調”其實是很有意義的:“創業就是成長,沒有成長就不是創業。”
個人也一樣,生活就是成長,沒有成長就不是有意義的生活。Paul Graham走得更遠,他說:“不能做到每天增長1%就算了吧”,這要求有點高,但也有“親民”的一些說法,比如羅大佑的歌詞:“一年365天,每天進步一點點……”——這總可以了吧?
話說,這世上有個很簡單卻有長期成功的商業模式,把海量廉價的甚至免費的注意力集中起來高價賣掉。
某種意義上,廣告,其實就是這種商業模式。
你可以研究一下微博上的那些營銷大號,他們最擅長“吸引眼球”——“收購廉價甚至免費注意力”的另外一個說法;你再看看有多少人甚至在“主動貢獻自己的注意力”,而后你就多少可以明白為什么這種商業模式可以“長盛不衰”。
不帶任何情感色彩,不帶任何道德判斷,只看現象的本質,我們可能得出一個特別冷冰冰的結論:
你若是膽敢不在意你的注意力,你的注意力就會被無情的收割起來然后被賣掉。
這么看來,絕大多數人真的是那種“犧牲自我,幸福他人”的勇士呢。
說一千道一萬,道理很清楚:
不珍惜自己注意力的人,最終注定是貧窮的,因為他們終身被收割,終身不可能有真正有價值的產出,怎么可能最終變得富有?就這么簡單。
注意,我并不是在宣揚“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價值觀,我只是在陳述一個事實,注意力很重要,所以若是你能從此珍惜你的注意力,你就有可能變成產出量更大的人,更有能力的人,你才有可能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否則只是空喊口號而已,沒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