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對孩子的引導在做人做事方面遠遠多于分數,并且我是真的不太在意分數漂亮與否,或者說對現行教育的失望讓我對分數有些排斥。
平時,我更在意的是他的獨立自主和社會責任意識的養成。
比如,剛上小學不久,學校的飲水機里放出來都是冷水,孩子們都從家里帶熱水,這樣既增加了家長孩子的負擔,也浪費了學校的大鍋爐。在孩子要求我幫忙聯系學校的時候,我打電話給校長,并與校長商定讓孩子直接找她去解決問題。然后孩子一個人去了校長辦公室,把事情的始末原原本本的講給校長聽,并且帶領校長實地考察,最終解決了學校飲水的冷暖問題。后來校長給我打電話反饋這件事情的處理情況,他對孩子的責任意識和擔當行為大為贊賞,我也好不保留的把這個反饋給兒子。他相當有成就感!
再比如,晚上出門發現柏油路面坑坑洼洼,很多車子繞行,總還是會有不小心掉到大坑里半天爬不出來的。兒子說這個問題得解決。于是我們通過搜索知道可以打電話12306給市政中心反應。感謝每一次接線員美女的一視同仁,從不因為他是個孩子就不認真對待他的問題。當他把事情反應完,就會每天去看一下路面是否修好。真沒想到只有四五天路面就修好了。他覺得作為市民自己盡到了責任。
當然,我也會培養他的獨立自主能力。一年級的時候開始一個人去半小時路程的地方上英語課,放學再自行坐公交車回來。他都做的非常好。
……
生活中,我更加在意的是這些意識能力和素質的培養,對于分數似乎總走在不入流的路上。
但我還是在孩子一次次的跟我訴說分數不漂亮被同學嘲笑,想要考一個漂亮分數的時候,尤其在一次孩子上課走神,兩次答錯同一道題目而被老師體罰的時候,我被驚到了。我想要給孩子的象牙塔原來只在我和孩子的二人世界里,現實冰冷而殘酷。
跟孩子深入談了很多,他告訴我,他就是想考高分,就是不想因為分數被別的孩子嘲笑。這時候再說什么不要在意不要攀比不要受外界影響,不過自欺欺人的鬼話。他有需求,我要做的就是幫他完成這個想法,且不論這個想法的對錯,我依然不愿意用對錯來評價這件事。
于是,考前的那段時間我們商定用心學習,首先就是要按照老師要求復習好教材。不會的出錯的就訂正。
愿望是美好的,可是真正實施起來依然困難。
孩子寫字的速度上不去,因為他不允許寫出來的任何一個字不滿意,反復修改,而且寫作業的時候總是愣神,一不小心就神游太虛去了。
這種情況下,我就容易著急上火,也容易發脾氣。我的直覺是我按照你的要求幫助你,而你總是不用心。
站在今天的角度,我看見自己的不愿意,我不喜歡這樣的方式,也不喜歡這樣日日呆在書桌前為幾個字苦苦奮戰的感覺。我始終認為,浪費如此多的時間不如去健身來的劃算,不如讀本有意思的課外書來的有價值。
可是既然說好了,又不想輕易放棄,畢竟事情都是從一點一滴的積累開始的,輕易放棄不是我想要的。
不做就不做,要做就做好。這是我的行為模式。
但對孩子而言,似乎不大適用。他想要玩的輕松,想要成績飛升。我都能理解。我也期待他能夠啟動內在的自覺性,自覺自愿的去做。顯然,現在的他還做不到。
日日相斥中的煎熬非常痛苦,我甚至感受到對自己那種狀態下的厭惡和對孩子深深的不滿。我知道這不是我想要的。如果為了一個分數把原本融洽的母子關系弄的如此僵硬,那就太得不償失了。
睡了長長的一夜,想了很多,知道改變要從我開始,而不是孩子,于是下定決心從今天開始轉變思路,改變相處模式。一起床我就發了一條朋友圈:今天開始控制情緒,不對娃吼叫,不陷入控制,正面管教可以開始了。莫名的拖延,太討厭,我要離開它,離開它。早安,新的一天[微笑]就是為了鞭策自己必須改變這段時間相處的模式。沒想到引起很多點贊和反饋。
看來不給自己留后路是對的。不然沒法給大家交差。制造一點外在的壓力,讓自己更有力量前進。
感謝關注,在你們愛的包圍下,我會認真的做這件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