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楊采文
? ? ? ? 楊采文,邑之名士,性激越,喜作。詩詞歌賦無所不作,其文辭藻玄燁,文旨甚都。與邑余士偶結(jié)社。時會亭榭,唱和山水。
? ? ? ? 適七夕,眾文士會新河驛。驛館,每歲皆文字比,眾文士以為盛會。每會,咸及早懿侯籌措。驛之內(nèi)外,人幾滿遍,嘈如鼎沸。日向午,社主始放題:以“琴仙”作題,擬七律。畢,取十尤者,去過馬亭論辯,勝者賞。而終于過馬亭,不端益于賞會,亦有警其眾,不進則退之意。
? ? ? ? 楊采文接題,略思,龍飛鳳舞,成曰:
? ? ? 青藹蒸騰撫瑤琴,流風飄忽自成音。? ? ? ? ? 此籟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
? ? ? ? 眾相傳贊不已, 又收幾文, 遂錄之,以備稽考。文曰:
? ? ? ? ? ? ? ? ? ? ? ? ? ? ? 之一
? ? ? ? 祥云瑞氣鋪漫天,但見仙媛坐云端。? ? ? ? ? 直叫流人停駐眼,琴音嫚妙滿人間。
? ? ? ? ? ? ? ? ? ? ? ? ? ? ? 之二
? ? ? ? 祥瑞馳騁幾萬里,遠赴天穹賞九音。? ? ? ? ? 皓指柔媚心搖旌,從此作膩人間人。
? ? ? ? ? ? ? ? ? ? ? ? ? ? ? 之三
? ? ? ? ? ? ? ? ? (余因作用不大,姑免)
? ? ? ? 過馬亭,環(huán)周平曠,碎石天然。芒葦叢簇,星羅棋布,高低參差。天尚未暮,亦是人山如海。亭內(nèi)稍高,有階登之,中置一桌幾椅,供主事者坐; 亭前有凳數(shù)十,供辯者踞,以白灰圈其中。外置炬二列,各有五。入黑,陸續(xù)燃之。
? ? ? ? 主事場白,全場盡默。畢,又誦楊采文及眾文士之文。已。一秀士立曰:文兄之文其情可感,然琴仙形象未明。又一秀士辯曰:雖形象未明,然符文兄凡夫之角,且文未穿漏,亦說明文兄誠篤耳,不悖。又曰:既凡夫,焉能聞仙樂?眾有哂。又日:三句之“此”字當改“天”更扣題旨。有曰二首:鋪述平直。若無“琴音”定調(diào),幾與“琴仙”無緣矣。有曰:“鋪”,“漫”幾同義,為一謬。而之二首,幾人皆曰,韻律不齊,是違詩忌,當不入其三。楊采文愈聞愈懵,憤而去,而眾猶未覺,辯如故。辯將夜闌,有回旋,辯者亦有困頓,會始漸息。中一官,因務偶過蘄,受委,與眾訓會。官曰:幸而與眾士子會。文乃一地之傳承,出而為公器。文者,當使文具其旨,全其意可也。余者予伽者褒貶,嗤妍不及; 評者不鉆牯角,能有高低,賢愚有別,知而馳厄可解。觀之眾文,伯仲之間,均自不凡,尤以“青藹”,“祥云”,“祥瑞”為最。本官愿稍施綿薄,以資鼓勵。悅而于袖內(nèi)摸二兩碎銀予社主。又互有謙諉遜謝。適雞鳴唱,官因務固辭社主,披星北去。
? ? ? ? 楊采文未歸,隱匿草背,以侯會宣。兩秀士過其側(cè),議曰:聞官乃晁巡,其所言甚是。又一曰:然,當互雅量,勿糾雅妄非,失卻初心耳。人絮遠,聲漸小,不可聞。
? ? ? ? 文之孰勝,社主模棱不能決,未即宣。研數(shù)日,是以官言為己宣,草結(jié)之。楊得銀一兩,欣悅無限。
? ? ? ? 而眾秀士已作越年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