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三月不減肥,六月徒傷悲。現在都快五月了,再不行動,估計到時連哭都來不及了!
多前年就看過麥克爾.莫斯利醫學博士提出的“輕斷食”法。無耐吃貨一枚,遲遲不肯對自己下狠心。
有斷一日的,有斷兩日的,也有斷三日、七日的,對于我這種意志力薄弱的人來說,先嘗試斷一日比較可靠。
8:30
早起一杯蜜蜂水。
蜂蜜中的果糖、葡萄糖可以很快被身體吸收利用,改善血液的營養狀況。
10:40
一杯酸奶。
到這個點,其實一點也不覺得餓,只是會習慣性地身手去拿桌上的零食吃。
朋友圈里,一得知我今天斷食,紛紛死命地曬美食照。各類小吃、甜品、料理、海鮮……就差把自己大塊朵頤的照片發上來了!
關機,憤然起身去辦公室聊天。
何美女正在數朋友從尼泊爾帶來的菩提子——有那么光速的一秒,我以為那是松子,而且有伸手的欲望~~~
回到辦公室,打開酸奶,今天買的是紅棗味的酸奶。買的時候還在猶豫選哪種,平時是習慣于喝純的。
一打開,紅棗的香味撲鼻而來。從沒覺得紅棗這么香甜過,為自己的明智選擇感到驕傲!
1:30
一杯熱牛奶,抵得上一頓午餐。
這個點真的有點餓了,但并不強烈,強烈的是吃的欲望。
中午回家給女兒做午餐,偷懶炒一盆大白菜蠟腸香菇炒年糕。
一邊炒一邊咽口水,大腦瞬間開啟了自動搜索功能,曾經有過的味覺體驗和記憶一下子復蘇過來。
裝盤前忍不住真想以試咸淡的名義,偷嘗一口呢!
4:00
又喝了一杯紅棗味酸奶。
我開啟了對食物敏感搜索的功能。
冷!不知是今天起風了,還是因為沒吃東西的關系,就覺得有點冷。
一感到冷,就會不自覺得想到吃。而且家里隨處可見、伸手可拿的零食一次次地增加了我對食物的調件反射。
其實很多人的正餐吃得并不多,零食卻一刻不停,我就是如此。
辦公桌上,一抬手就是果仁、紅棗——平時倒沒覺得,今天一伸手抓鼠標,就會不小心碰到拆開口的“好想你”。
一側身,身邊的小冰箱上排滿了水果。
就連我家門口的鞋柜上都放著巧克力——平時進出門隨手拿一顆塞嘴里。更別說餐邊柜上擠滿的各色零食了!
其實“斷食”時,難以抗抵的并不見得是饑餓,而是對吃的習慣。
9:00
又喝了一杯酸奶。
做為今天最后的食物。
晚上,女兒不在家,我又斷食,所以晚飯只有老公一個人吃。
一個人的晚餐,選擇給他做最簡單的面條——在沙鍋里放入小排、蠟腸、油豆腐、蛋餃、大白菜煮得七分熟,放入三色的面條。
然后,我就坐在餐桌邊看著他吃得風聲水起。而我在一邊不住地咽口水,還自言自語:看起來好好吃!我做得是不是很好吃?(平時晚餐大多是由老公做的,今天我這是跟食物杠上了。)
老公不停地勸說,來一點?吃一點又沒事的!兩個人吃吃足夠了!減什么肥呀……
有那么一瞬間,真想起身去廚房拿碗筷。
一天斷食下來,真正餓得感覺很少,對食物的欲望也并不是很強烈,大多時候是對“吃”這種行為的習慣。
習慣了見到食物便伸手放嘴里,并不是因為身體需要食物,只是一種下意識的行為。
斷食一天,感觸最深的是,所有的食物都聞起來好香,好誘人!突然有了種“惜珍食物”的情懷。
大多數的肥子都不是由正餐吃的,而是零食、零食、零食……
(最后,溫馨提醒,斷食減肥時,請遠離“好友”!)
“斷食是健康瘦身的秘密。”
? ?這個秘密曾廣泛流傳在佛教僧侶、瑜伽行者之中。這些人身材精瘦,精神力超然,活得也很長壽。2500年來,斷食的秘密卻一直被忽視。
? ?直到2012年,麥克爾?莫斯利醫生的一次減肥研究,將他引向斷食中尋求答案。他走訪最前沿的科學家,扎進斷食的古老宗教,并大膽用自己做實驗,將保守了數千年的斷食經驗與當代科學相結合,終于發明了針對現代人的全新減肥方法:輕斷食。
麥克爾試過幾種斷食計劃,他認為最能長期執行的做法是每星期挑出不連續的2天斷食,在斷食日攝取600大卡,分為早餐和晚餐。這種斷食模式稱為輕斷食,也被形象地稱為5:2減肥法,原因顯而易見:5天正常飲食,2天輕斷食。大半時候,你都能開開心心地不去管卡路里。
記住你輕斷食的初衷。輕斷食不光是為了能穿上小尺碼的牛仔褲,也是為了得到輕斷食改善健康的長期效益,諸如公認的減少疾病風險、提高記憶力、延長壽命。將輕斷食視為身體的養老計劃,你的看法會更務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