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慎恐懼,莫見莫顯之誡,無非示修道之方;中和之境、位育之功,無非示道之所至、以明修道為教之本末內外,即以明性天之德,與成道之行也。
看到這很有感覺,不刷存在感,原來自己沒做到,我想我找到了情緒的答案。最近被工作大大小小的事把時間全擠變形了,我煩躁不是事多本身,而是沒有自己的時間,感覺我的生命就被這瑣碎事消磨掉,好心疼著急,加上來姨媽就更失控,像只小炸藥包,噼里啪啦地炸個不停,不是感知情緒,是被遷著走了,很不好。或者它是在提醒我,該做調整了……
戒慎恐懼,有人無人一個狀態,時時提醒自己做到誠。但其實我更多享受無人狀,可以真實流露,可忙碌于向往的事,各種愉快的磨嘰,哪個念頭一閃馬上行動,誠如自成,內心很簡單,小小的滿足特開心。有人拿過眼前半杯水考我是啥有啥想法,就是一杯水啊,沒有再多的想法,渴了就喝,不需要就這么放著,既不認為只剩半杯水可惜,也不認為還有半杯水滿足,就這樣啊。
與人呆一塊,可能表現出的是想象中的我。這得連接到關系的“和”,與己處,與人處,與物處。這“和”的關系學,我認為通過“莫見莫顯”來做吧。做想象中的我,是因想得到認可,刷存在感,做不到精細入微的觀察和體驗,既然看不到細節,就更沒把握到這些細節代表的意思。心靜下來,好好感受,先觀察,體會多了逐漸提高像數,捕抓美麗的瞬間,懂了,與她他在一塊心里很愉悅就夠了。人群堆是能量互換,放一點點出去,柔和在各角度間折射不挺好嘛,暖暖的。
一點一滴的體驗,好好生活中用,從細微處著手也即從己開始,恰到好處做到自己的誠,由內而外,由小到大,一圈圈畫啊畫,符合儒家的人道,再由人道合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