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曾經說過,唯有愛情與咳嗽不可掩飾。
距離2000+公里的兩個城市,一南一北,每天有多少人,沿著京廣線穿梭而過。然而,對于長期生活在南方城市的木子來說,北京,是一個很遙遠的詞匯。
北京,也有人習慣叫它帝都,木子曾經在大學時代無比憧憬,甚至還想做一名北漂人士。可當自己去過以后,卻發現,這里并非自己想象中的那樣,還是南方好,北京,姑且把它當成自己旅游路過之地吧。至少,南方是自己熟悉的,山山水水,鐘靈毓秀之地,不像北京上空常年的霧霾沙城暴。
繁忙,生活節奏快,似乎這是這兩個一線城市的基本特征。自畢業以后,木子離開家鄉來到廣州打拼,已經在廣州生活兩年了。兩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長得讓你以為那個人是不存在的,短得又讓你恍然覺得上一秒你們才說過話。
在這不遠不近的距離,不長不短的時間里,木子經歷了從學生走向職場的轉變。一方面,不得不承受成長帶來的壓迫,逼自己變得更好。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妥協,收斂起自己的脾氣,打磨掉昔日鋒利的棱角。有時候,木子在想,那個雷厲風行,性情寡淡的人是自己么?
恍惚間,很多事情偏離了曾經的軌跡。一如她,終究會一步一步變得成熟,變得事故,最后變得自己都不認識了。
這,或許可以叫做,成長的代價吧。
所謂有所得必有所失。
1
陽光透過明亮的玻璃窗射入室內,在木質地板上打下一串串斑駁的痕跡。木子一下子有些恍惚,然后站起來,拿著水杯站在16層的落地窗處,俯瞰樓下,馬路對面,車水馬龍,川流不息。
那一刻,木子有些意外,來這里這么久了,從沒有在這么高的地方俯瞰下面,平時上下班等著電梯,基本上沒有機會好好欣賞樓下的景色。原來,從16層往下看,人是如此渺小,譬如螻蟻。她一直很想知道那些站在金字塔頂尖的人,是不是也是懷著一顆睥睨一切的心,俯視著她們這些螻蟻。
然后,她突然想起,自己來廣州居然都已經兩年了。兩年的時間,足夠把一個人打磨成另一個人的樣子。收斂起任性,盲目那些不屬于自己的情緒,然后永遠面無表情;脫下帆布鞋,長裙,換上白色襯衫,黑色包臀裙,踩著7cm的高跟,日復一日地擠著地鐵上下班;也不再像以前那樣素面朝天,工作日會化好淡妝,涂上鮮艷的口紅……這些,都在自己無意識中發生。
不是沒有想過,這樣的生活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有沒有可能改變下目前的生活狀態。但最終,還是覺得,那些任性,自己早已沒有資格。
不是沒有想過,像周圍很多女孩子那樣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即便最終不能走到一起,至少也算是一段經歷。可最終,還是覺得那樣太麻煩,沒時間留給自己傷心,談一場戀愛直接結婚才不浪費時間。
也不是沒有想過,一個人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見自己相見的人,然后看看那個他是否是自己想要的那個人。可最終,還是被自己的忙碌拖沒了時間。
……
原來,很多時候不是自己沒想過,而是自己總有太多顧忌,最終陰差陽錯了。
可能,每個女孩,都曾經有過這樣一段時光吧。敏感,多慮,自卑,擰巴……任那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在心中日益滋長,自己卻為自己無能為力而悲哀。
2
木子曾經想過,如果3年前他們沒有在網上認識,那么時至今日他們會不會不一樣?
其實,這是一個偽命題。
3年前就算沒有認識,她也會在以后漫長的人生中認識另一個讓她心動的男生,依舊會面臨這樣那樣的困擾。
她想起,3年前的那個夏天,期末考結束之后,獨自一人北上去北京找同學。也就是在那里,某一個晚上,她拿著手機百無聊賴地刷著朋友圈,然后認識了他,聊得很投機,之后,她才知道他名字叫青禾。
是的,這是一個關于網戀的故事。沒有《微微一笑很傾城》那么浪漫,男主也不是大牛,女主也不是校花。僅僅是,兩個來自不同城市的人,在同一座城市里,通過微信認識了彼此。
暑假的那兩個月,他們經常在網上聊著天。不是沒有想過要見一面,但每次都沒遇上合適的時機。木子記得,某天晚上她在外面和同學逛街,他在微信上開著玩笑說等會來偶遇,最終還是沒有來……后來他說在A大27棟自習樓自習,讓她來自習室找他,然后木子哭笑不得地回了句:我第一次來北京,你就這么招待我的。最后他笑了,說下次來木子同學學校來找她玩,然后打聽了在哪個校區,后來他說他們距離很近,他改天過來參觀參觀。
木子也曾經在網上問過他,A大自習室哪些是對外開放的,或者問過游泳池在什么位置,外校是否可以進去,甚至連他家在哪都打探過……說是無心,其實有意,她只是突然對一個陌生人很好奇,想知道與他有關的一切。
那時的她,尚且不知,她對他的好感在急劇增長。而他,未必和她有著一樣的感覺。
轉眼,他課程設計做完,踏上了回家的列車。而那時,木子還在北戴河浪,看到他的消息已經是晚上了。木子有些遺憾,他說玩得開心點,卻只字未提來找她玩的事情。
回到宿舍后,木子一下子有些心神不寧,好似這個暑假才剛開始就要結束了。其實,僅僅是他走了而已。心突然空洞起來,那時的她把他的話太當真了。
直到后來,她才后知后覺意識到,她被他撩了。
2
暑假快結束的時候,木子提前買了回學校的車票,因為自己的培訓課程快開始了。在返回長沙的火車上,木子給他發微信,說要回去了。他立馬回了,“終于決定回家了么”
“沒有,我回學校”
“回學校干嘛,這么熱”
“找我小伙伴啊,然后要回去上課了”
“好吧,一路順風”
時至今日,木子竟然還能記起他說的話。有時候,記性太好并不是一件好事,反而更容易心累。
回學校后,木子睡了很久。然后開始了每天早出晚歸的生活,八月的南方,正值酷暑,七點多出門就要忍受太陽的炙烤,好不容易結束一上午課程,中午還得迎著烈日回住處休息,為下午的課程做好準備。
兩點一線的生活,木子都不知道當時怎么堅持下來的,但也很慶幸自己當初的堅持。
某天,木子發了一條朋友圈,大意是說自己最近累成狗什么的,然后配了張吃泡面的圖。接著,他在下發評論: 心疼我X。該死的四個字,木子看著竟然恍了神,最終按訥不住還是給他發了微信,問他:“你這樣評論別人會想多的”
“不會,微信又不是QQ, 我的好友和你不同”
“可是我會想多啊”
“哈哈哈哈,你太可愛了。就算有,那也很正常。”
“正常個什么”
……
無厘頭地聊了好久,木子都要被自己蠢哭了。居然追著他要一個解釋,可人家卻反過來撩撥了她心神。她恨自己意志不堅定,卻還是被他帶著跑。
這是三年前的木子,涉世未深,遇上這樣的事情手足無措,結果這件事情在以后漫長的時間里一直被他拿來說事。
如果是現在的木子,根本不會理會那四個字,能代表什么了。隔著冰冷的屏幕兩端,完全感知不到對方,就這樣輕易下結論。現在的她,就算看到了也當做沒看到,就算被他強撩了,她也可以臉不紅心不跳地懟回去: “原來,你看上姐了”。
可惜,沒有如果。當時的木子單純,懵懂無知,初次遇上這樣的事情,只是慌亂想要他給個解釋。
3
轉眼,大四就開學了。開學前一天,他發了微信給她,而她全天手機關機,到了第二天才看到。
他說: “逗孩子”
她回: “你才孩子呢”
原來,雖然隔著2000+公里的距離,通過微弱的手機信號,便可以互相聯系上。而只要有一方不在線,或者手機關機,另一方就找不到。這個時代,竟脆弱至此。
陰差陽錯,這對話沒有繼續下去,那天,木子每隔幾分鐘就盯一下手機,第一次感覺時間煎熬。
原來,在意一個人就會在意他的一切,或許,這就是喜歡吧。
然后過了兩天,木子班上正在練習合唱,她無聊地玩著手機,忍不住找他聊天。她糾結了好久,最后,不小心按了發送,簡單的兩個字,“在嗎”。
然而,他一直等她回復,直到合唱排練結束,直到她爬上床睡覺。然后,手機響了,她打開微信,他就回了簡單一個字,“嗯”。
那一刻,木子心里很難過,仿佛胸口壓著大石般。她無聲地看著他隔了那么長時間才回復了一個字,突然苦笑起來。
原來,她在他眼里什么也不是,現在連回復都這么簡明扼要了呢。算起來,她找他的次數遠比他找她的次數要多,突然心累了。看來,自己不要再去打擾他了吧。
之后很長的一段時間,他們互不聯系,不知道誰和誰較著勁。那四個月,木子仿佛脫胎換骨一般,每天穿梭于宿舍,食堂,教學樓,圖書館。大部分的時間都埋身于圖書館中,教室很少去,除非遇上老師點名。
忙碌起來有個好處便是,她很少想起他。就像暑假一樣,每天早歸晚出的,準備著考試,很少顧及其他,自然,她很少想起他,正如他很少想起她一樣。
直到12月,南方天氣凍得嚇人,木子還是堅持不懈地跑圖書館看書,做題,這半年,仿佛回到了高三。她每天很拼,但越臨近考試越缺乏自信了,畢竟自己只是一個門外漢。恍恍惚惚,考試前一天去看了考場,找到了自己的座位,然后兩天以后考完。那個晚上,木子給父母一一打過電話后,突然覺得很累。長期緊繃的神經在這一刻極度放松了,竟然一下子找不到其他事情,只想好好睡上一覺。
謝絕了同學邀約去外面通宵,木子打開電腦,熬夜追劇,凌晨才逐漸睡去。本來打算第二天睡上一天,結果上午居然有課。被室友叫起時,木子簡直要瘋了,“再讓我睡會,好好的上什么課啊”。
然后,室友笑笑,“這門課最后一節了,還是去吧,老師可能會說下考試范圍的”。
木子心里痛苦,可還是心不甘情不愿地去教室上課,坐在那里度日如年。隨手翻著自己的書,除了最初幾節課,木子好好聽過,后面很長一段時間竟然都沒來上過這個老師的課。木子心里凄然,“無聊,太久沒來上這課真不習慣”。
然后,她打開手機,發現他給她發的消息,時間顯示是昨晚。看來,自己昨天根本就沒看過微信啊。
他問:“考完了,是不是瞬間解放了”。
本來她不想回復的,畢竟是十幾個小時前的消息了。最后,還是被老師講課效果逼瘋了,她慢慢回復了:“只不過是從一個地獄換到了另一個而已”。
他很快回了,“怎么說”。
“本來想睡上一天的,結果現在在教室里上課”。
“哈哈,你們還有課啊”
“是啊,苦逼吧,不過這門是最后一節了”
“最后一節還玩手機,還不趕緊聽課,老師會劃重點”
“毛線重點,我們專業重點就是從第幾章到第幾章”
“哈哈,你考的哪個學校”
“不告訴你”
“……”
“唉,我也考了,本校的,不過估計考不上”
“你不是說你不考么,都簽了工作的人了”
“你不也考了么”
“我沒簽工作呀”
“說吧,哪個學校”
“C大”
“不錯不錯,離我家挺近”
“你家在哪”
“北川”
“切,我考的學校在南京”
“……”
就這樣,大四上學期在期末考和學年論文中轟轟烈烈結束了,忙碌只不過從一個場地轉移到另一個場地而已。一切結束后,木子松了一口氣,終于可以回家了。
4
大學最后一個寒假結束后,木子踏上了回學校的汽車。寒假期間,他們也有過短暫的交流,大都是他問她分數多少,畢業后打算去哪發展之類的問題。開學,好像就此把他們劃歸了兩個不同的世界。
他簽的工作在北方,而她依舊還沒定。
多少次,她一個人走在校園里,看著迎面走來的情侶而深深感慨。不是沒有想過,他會來到她所在的城市,陪她一起畢業。她連這些都想好了,可惜,他從未對她說過這樣的話。小說里的那些全都是騙人的。他們倆都不是那種主動的人,沒有一個人愿意為對方妥協。期間,他們也曾深夜暢談過,但大都是些不痛不癢的問題。似乎,自那個暑假以后,他們的關系不再停留在曖昧層面,更多的往朋友方向發展。
不過,這樣也好,木子反而更樂于看到這樣的變化。這樣,彼此都不尷尬是最好。但心里還是有些小失落,只要他來,她會答應的。
就這樣,實習,論文,接著去外面廣深浪了一圈,回來定稿,答辯,畢業照,畢業酒會,畢業典禮之類的事情,然后大學徹底結束。仿佛完整走完了這些儀式,大學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終結。從此以后,以另一種姿態生活著。
而他們,似乎至此失去了聯系。
直到10月,國慶長假來臨。他給她發了微信,問她在哪個城市,她說還在長沙。然后他說他在m國,聊了許多各自發生的有趣事情,然后他問她結婚了沒,她一臉錯愕地懟回去,“結了”。
他發了個訝異的表情,“什么時候,我怎么不知道”。
“你當然不知道了”
“和誰結的婚?他做什么工作的?他對你好么?你愛他么”
“這么多問題,你讓我先回答哪個呢”
“……真結婚了”
“……”
“你們怎么都結婚了”
“好吧,騙你的,結毛線婚,姐倒是想結,奈何連個結婚的人都木有啊”
“哈哈,趕緊找一個,年紀也不小了,以后就不用工作了讓你老公養你”
“要你管”
最后應該是不歡而散吧,似乎每次都這樣子,他發的消息她看到必回,而他不一定,好像所有的對話經常是以他開始,她來結束。后來,木子也習慣了。不妨就這樣吧,這才是最好的距離,也是他們最好的結局。
5
幾個月后,木子來到了廣州。換了個城市,逐漸開始自己新的生活。可能是冥冥之中上天注定,她大學走過的城市之一會成為她以后長期生活工作的城市。不過,這樣也沒什么不好。
離開了熟悉的環境,木子絲毫沒覺得難過,只是想著離家不遠不近的距離很合適。在這座日益先進的城市,夾雜著來自各地的方言,就連本地人說著的粵語也是那么悅耳。一線城市當中,木子最喜歡的就是廣州,比起北方的城市來說,這座城市低調而富有內涵,生活節奏快的表面又潛伏著慢節奏。有人說它包容,有人說它繁華,也有人說它尷尬,但都不是木子心里的想法,她只是覺得,這座城市,接地氣。
的確,和人一樣,城市也有自己的性格。廣州,就和木子都性格一樣,接地氣。
重新開始新的工作后,木子仿佛就此頓悟了。以前的做作和刻意都不是事兒,那些過去就應該被徹底埋葬,從此再也不再找出來擾亂心扉。她不會再主動聯系他,他也不會主動聯系她,就這樣,兩人相安無事。
兩個不同的城市,跨越不同國家之間的距離。只是偶爾,她會想起他,想他在國外過得怎樣,那邊的風土人情怎樣,會不會回國之類的,但僅此而已。他也會突然找她聊天,甚至一聊就好多天,工作之余看到消息就回仿佛成了彼此的默契。他們互相抱怨著彼此工作的煩心事,互相傾訴著彼此的煩惱,她會嘲笑他全年無休,他也不客氣嘲笑她沒男票,兩個人無話不談。只是每一次,他開始,她結尾,如此而已。
木子還記得那天,他說:“我過幾個月回國了”
“嗯,那是回北京么”
“嗯”
“一路順風”
“到時我找個時間來廣州玩,你要招待哈”
“好呀,什么時候”
“現在還不知道”
“記得請我吃飯”
“毛線,姐窮,沒錢,不是應該男生請么”
“加班就有了,你是地頭蛇啊當然你請”
“毛線地頭蛇,你來了再說”
……
那一刻,木子還是忍不住春心蕩漾,和幾個朋友說了后,她們都覺得他對她有意思。然后木子下意識就反駁了,不能怪她,他一直沒和她明說過這事。
是的,她曾經說過再也不要理他,再也不要和他聯系,最終,他只要主動找她,她就巴巴湊上去,完全不受自己控制。
可是,這也沒什么大不了的。木子想道,他說他會來,誰知道他只是說說而已,以前也是這樣。
6
那天下班后,木子打開手機,透過地鐵里擁擠的人群,木子看到了他發給她的微信。
“木子,我回來了,過兩天我會來廣州哦”
“好,到時把時間告訴我吧”
“嗯嗯,下班了沒”
“嗯,還在地鐵上了,擠死我了”
“哈哈,我也在地鐵上,北京地鐵”
“對了,你周末不加班吧”
“雙休”
“那行,我這周末過來,等會去買機票”
“好”
“你電話多少啊,問了你很多次了,這次可得給我了,不然到時找不到你人”
“138.....”
“終于要到……電話了,不容易啊……不容易,都快三年了”
“什么……”
地鐵里人潮擁擠,木子聽著他發來的語音,沒聽得太清楚。后來,回到家里,她拿出手機,才一一聽清楚。最后一句是: 木子,有句話其實三年前我就想和你說了,但是你一直不給我機會,其實我的心意和三年前那個暑假一樣,不曾變過。今天好不容易要到了你電話,我還是想問一句,木子,我喜歡你,從三年前就喜歡了,你愿意做我女朋友么?
木子突然間熱淚盈眶,時隔太久,她竟然想不起來他曾經說過些什么。但是,現在的他,在另一個城市,透過手機屏幕和她告白。可她為何沒有絲毫的喜悅呢?
她顫抖地輸入,“你說你三年前喜歡我,喜歡我什么呢?現在喜歡我,又喜歡我什么呢?你這樣隔著屏幕說喜歡,我不想要,也要不起”。
打完這一串字,她關上手機,任淚水墜落臉龐。
他憑什么這樣子?每次她好不容易下定決心把他當朋友了,又突然這樣告白。等她想要他來她所在城市看她時,他卻可以長時間不聯系她。
或許兩年前的她曾經天真地希冀過,他會從北到南,來到她所在城市陪她畢業,然后他們順理成章在一起。可是,兩年后的她,當他說著要來她所在城市看她時,她卻絲毫感受不到快樂,因為早已無所謂了。她好不容易說服自己放下他,只和他做好朋友,做一對生活在兩個不同城市的好朋友。一南一北,這樣就挺好。
……
周五的晚上,木子踩著7cm的高跟鞋走出電梯門,她背著包低著頭,絲毫沒注意眼前的人。然后,擦身而過的瞬間,他拉住了她,木子抬起頭,看到了一張棱角分明的臉,眼里布滿紅血絲,看來他回國都沒休息好。他輕聲地喚著她的名字,然后伸手抱住她,木子下意識想要反抗,但越反抗他摟得越緊。他霸道的氣息停留在她耳邊,“木子,我想清楚了,三年前,我就想和你告白來著,可是每次你總是當我開玩笑,我也不想你尷尬就沒繼續。但是,我是真的喜歡你,至于原因我也不知道。每天忍不住想找你,可我又害怕你嫌棄我太黏人,只好每天看你朋友圈,這樣我才知道你過得怎樣。都是我不好,早知道我就早點告白了。上次你開玩笑說結婚了真的嚇死我了,那時我才剛出國幾個月,當時恨不得馬上買票回國來。還好,只是玩笑話。現在,我回國了,我想,現在我可以給你一個未來,你愿意做我女朋友么?”
木子一下子失去了反應能力,原來他一直也喜歡著她么?那么,三年前,是不是她沒有理解錯誤,也沒有感知錯誤,不是她自作多情,而是他確實喜歡她,正如她喜歡他一樣。
她伸出雙手環抱住他的腰,聞著他身上陌生的氣息,竟然想起了“歲月靜好,現世安穩”這八個字。
她不知道,他是不是就是她的“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但是,她愿意相信他,一如以往那樣毫無保留地相信他。
既然這么多年來,自己都割舍不了,那么不妨這一次隨心所欲,嘗試一下和他在一起吧。
她湊到他耳邊,堅定地說:“我愿意”。
他笑了,笑得像個孩子一樣,拉著她的手不停轉圈。
“木子,謝謝你,我現在很開心”
“青禾,我也很開心”
……
7? THE END
這是屬于木子和青禾的故事,也是屬于我們的故事。
年少時的懵懂無知,似乎只有等到某個時刻才能鑒定出來。但好在,曾經的心意不變,有時候,一味地逃離只會讓兩個人越行越遠。
最后,所有年少時的失而復得終于圓滿,這才是最值得慶祝的事。有些東西,往往可以很清晰看清楚,愛一個人該是什么樣子,這往往是無法掩飾的。
得償所愿,方才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