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需要刻意練習,這是很多寫作者都認同的觀點。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寫作不是一件完全靠天賦的事情,它并沒有很多人想象中那般神秘。甚至可以說,即使沒有天賦也可以寫得不錯,只要內心有表達的欲望,筆下有不停歇的勤奮。
既然不完全是天賦說了算,這就給了普通人嘗試的勇氣,也讓寫作成了越來越多人都敢于嘗試的“平常事”。既然是平常事,想要做好的話,自然離不開刻意練習。
隨著寫作時間的增加,越發感覺自己的知識儲備不足,這表現在很多方面:小到合適詞匯的選用——很多時候在表達時都想不出很適合的詞語,于是只能退而求其次,選用一些意思接近的詞語;大到對很多論據的引用,因為相關知識的匱乏,自然無法拿來使用,或者即使知道也是一知半解,無法深入論述……
這樣的尷尬幾乎每次寫作時都會出現,我想每個寫作者都會存在這樣的問題,只不過程度不同而已。
很多人都在強調輸入的重要性,但真正執行起來,方法上也是千差萬別。閱讀是最重要的積累方式,這點毫無疑問,但閱讀之后真正能夠吸收多少,這就取決于刻意練習的程度。
一本書讀完之后,如何最快程度吸收其中的精華呢?發揮自己那轉得越來越慢的大腦,想出幾條,與君分享:
①自己平時不太使用的詞語
看看作者如何用這些詞語組成句子,然后自己也試著用它們去造句,加深對詞語內涵及應用的理解。這相當于英語學習中的增加詞匯量,因為如果不知道這個詞,自然不會想到去運用它,至于怎么運用,那就通過句子去學習。
②搜集可以作為素材的內容
書中那些可以作為素材的故事、歷史事件等內容,在保持正確的前提下,學會用自己的話把關鍵的信息復述一遍,要求能寫清楚來龍去脈,簡潔易懂。這樣就可以用在自己的文章中,作為論據支撐自己的論點。
另外,對于一些包含數字的調查數據等素材,也可單獨整理出來,并經常翻閱,以備不時之需。因為讀者往往會對一些數字更加敏感,這也會讓自己的文章更有說服力。
③經典的句子或段落
背誦是很好的一種學習方式,不僅可以將喜歡的文字熟記于心,也能夠從中獲得創作的靈感。對于比較優美的散文或者詩詞,不妨多多背誦,在增加自身知識儲備的同時,也多了幾分語感,對于糾正自己寫作中的問題大有裨益。
刻意練習對所獲知識的深入理解和運用大有裨益。在平時的閱讀之后,不要急著把書仍在一邊,不妨按照以上幾個小方法來一番刻意練習,深挖一本有價值的書,讓書中的閃光點在你的文字里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