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年,林肯總統在白宮接見斯托夫人,評價她的書時,在扉頁上題詞為“寫了一本書,釀成一場大戰的小婦人。”這本書就是《湯姆叔叔的小屋》,作者比切·斯托夫人出生于北美一個牧師家庭,處于混亂的解放黑奴時期,斯托夫人便是這批廢奴作家中最為 杰出的一位,這本書也是她早年的親身經歷,黑奴拍賣,骯臟的交易所,虛偽的上流人……她說:“上帝幫助我吧, 我將要把我所了解的寫出來,只要我活著,我就一定寫”。
湯姆叔叔的小屋是什么樣的呢?首先它的英文譯為Uncle Tom's ?Cabin,cabin指那種簡易狹隘的小屋,但在文中這里是個溫馨的地方,家人們齊聚在一起吃晚餐,做禱告,他們的主人謝貝爾先生相對來說是善良的,然而為了抵押債務,他還是選擇了買賣奴隸,將善良的湯姆和聰明的小哈里抵給奴隸販子海利,伊利莎是小哈里的母親,聽到這個噩耗趕緊帶著兒子逃跑了,但她依舊在心中原諒了主人,理解他的迫不得已。
那個時期,黑人仿佛是瘟疫,白人遠離他們,生怕沾染了一絲味道。黑人的生活水深火熱,不能擁有自己的思想,如畜生般毫無保留地養著那些冷血的自認為高等的物種,其實,只要沒有誰有權決定你的命運是生來高貴,還是永遠就低人一等,就是湮沒在泥濘里,你也可以開出一朵傲人絢麗的花。然而他們從小就不能受教育,沒有能維持生計的技能,仿佛就應該這樣卑微地,行尸走肉般的活下去。
作者塑造一個質樸善良的湯姆叔叔形象,他憨厚老實,虔誠認真,交待的事情都能規規矩矩的完成,連殘暴的海利都能不知不覺地對他信任,不管走在哪里,手中都有本圣經,閑時拿出翻一翻,以前有小少爺喬治幫他念,現在他依舊在那畫了線的句子下認真朗讀,他的善良吸引了伊娃這個可愛的女孩,這個不諳世事,沒有種族偏見的天使,她對待自己的仆人溫柔親切,認為所有人都應平等,與她母親的尖酸刻薄,怨天尤人形成強烈的反差,伊娃的雙眸里純澈的不含任何雜質,反射這個社會的陰暗,歧視,不平等。
伊娃的去世讓整個莊園陷入一股低迷,灰暗,這個陽光一樣的女孩臨走前放不下的依舊是他們,她將自己的頭發剪短,分成一綹一綹的送給仆人,這樣她的父親圣·克來亞想念她的時候也會記得這些仆人,伊娃想要讓這些黑奴自由,沒能完成便去世了,圣·克萊亞頓悟了,終于提出讓湯姆自由的想法,法律文件都準備擬了,然而卻死于一場意外,也未完成,這無疑也透漏著解放黑奴的過程中遇到重重阻撓,畢竟這侵犯到那些坐享其成,有著好出身的上流人物的利益。有矛盾便有沖突,有壓迫便有反抗。
湯姆這么魁梧憨實,人這么善良,樂于幫助別人,我想他一定會活到最后,和克蘿嬸嬸還有他的兩個孩子相聚。最后一站是克萊亞死后,湯姆輾轉被賣到一處偏僻的植物園里撿棉花,他看圣經時,凱茜嘲諷道:“上帝是不管我們這群人的死活的”,她的信仰早已被現實摧殘成粉末,他反而勸慰她,虔誠而圣潔;當雷格力有意提拔他時,讓他鞭笞那些黑人時,湯姆堅守底線的拒絕,雷格力感到權威受到挑戰,便狠狠地走了湯姆一頓,我想,這時他該幻想破滅了,屈服現實了,他卻說“你可以擁有我的身體,但我靈魂早已獻給了上帝,你現在不過是在將我送到上帝身邊”,雷格力被他震驚了,然而他已經無情得麻木了,湯姆又一次被鞭打,他奄奄一息的望著天空,他究竟在等著什么?
喬治來了,他說過一定會找到他將他贖回來,他做到了,然而卻只帶回了他最愛的湯姆叔叔的尸體,我們不禁惋惜,這么善良的人就快要與家人相聚了,結局悲卻也更引起人們心底的沉思與清醒,這是一個與我們平等存在的人種,有血有肉,有情有義,有獨立的靈魂有不滅的信仰。
PS:這學期學了美國文化,所以借了許多外國書籍,然而都有描述黑人受到歧視情節,我的前幾篇書評描寫的也有很多關于這點,接下來的書籍會換一個風格,祝大家讀書愉快!喜歡的可以關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