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一
昨天晚上,大寶寫完作業已經九點半了,快接近尾聲時,大寶對老公說:“爸爸,你今天答應我的,寫完作業可以看個電影。”
“這么晚了,你還想看電影,寫作業磨磨唧唧,一直磨嘰到現在……”老公還想往下說,我示意了一下,老公才按暫停鍵。
“爸爸,你答應我的。你說話不算話。”大寶委屈地說,并且給老公按上了一個罪名。
最后,老公妥協了,大寶看電影看到十一點才睡。
而且躺倒床上,兩娃均無睡意,一直到十二點才睡著。我和老公熬到心力憔悴。
事后,我和老公說:“老公,梓旭昨天晚上看電影的事,咱們可不能讓娃牽著咱們的鼻子走。以后咱們能不能提前給他約定好,如果八點前完成作業,可以看電影,如果九點前完成可以看一集短的動畫片,如果九點之后完成,動畫片就取消。我們主要是怕影響你的休息,你現在正是長身體的時候。”
老公點頭,欣然接受。
反思:老公批娃時,咱不拆臺,事后用簡短直接的語言告知其方法,比長篇大論更有效。
事件二
因臨近年底,我和老公一直商量著給老人買些什么,后來商量每人一雙鞋子,兩個媽媽分別又買了一個羽絨服,四雙鞋子,兩個羽絨服,近三千大洋,說實話,對于我們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而且,我都沒舍得買過如此貴的鞋子。
反思:給老人買東西,不一定非要拉著老公,也沒必要一定要買一樣的,或價格一樣的。下次逛街,可以不拉老公去,自己直接給老人拿回去,由老人的口告知老公,我給他們買的衣服,或許他們更開心,老公也會更開心。
事件三
白天,我和老公都要上班。早上上班時,兒子還沒有起床,老公給他列出了今天的學習計劃放在了書桌前。中午因為有事沒有回家。晚上到家后,兒子的僅完成了一小部分計劃,很多都沒有完成。
這次,我沒有訓斥大寶,并提醒老公,在大寶打球、逛街時,不要隨便問作業的事,回家到寫作業的時候,再問,避免孩子玩也沒玩好,學也沒學好。
兒子打完球,我們一起到菜市場辦了一些年貨。回到家吃過飯,有些晚了,對照計劃表,我陪伴兒子一項一項完成,兒子累時,我給他按摩,兒子渴時,我給他倒水,遇到難題時,陪他一起找方法。
今天,雖然學習任務有些重,學到很晚,但是兒子全程心情很平靜。
反思:有時兒子寫作業急躁,不是他急躁,而是他看到了或感到了輔導寫作業的人急躁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