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清晰的視野,但始終覺得迷茫”
對于我所從事的營養教育事業,如果夾雜太多商業的手段,這種我暫時很難接受。商業的目的是,籠絡一幫有特定需求的群體,你去滿足他們的需求,在你付出的同時,求得相應的回報。站在這個角度,似乎沒有過錯,本來就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嘛,但問題是你的付出是否能與你所得等價,還是你掌握著資源優勢,跟諸多國企一樣,漫天要價。我所期待的是,當滿足統一需求的項目足夠多的時候,市場競爭會使這原本不平衡的付出與收獲模式趨于合理。
所以,對商業模式的不理解和不接受,也就轉變成你所提供的是否真的有那么好,需求群體是否真的也能從中等價交換。又或者,我所提供的大于我能一次性得到的,但是我有能力再次轉化,這個我是喜歡的。后者的做法更像是戰略家,而之前所談的純粹就是一錘子買賣。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他所付出的和他所預期能得到的等價,那基本上不會有什么意見,如果我們能給到的又大于他的預期,他們會很開心。
我們做營養教育,市場競爭那么厲害,我們一直強調我們的培訓是重實用,但到底怎么個實用法,連自己的說不清楚。甚至我們有點趕潮流的對外宣稱,我們配套服務有優勢,什么是服務,誰來落實,又該如何衡量,消費者是否又感受到了這種服務?
所以,現在學院的發展模式,包括老大的想法,我是有意見的,不管是從單純的一個項目的模式上,還是未來的構架上。現在的發展動向是多點開花,而從某個單一模式上,并沒有能很好的解決你所能提供的是否能滿足消費者的預期甚至高于他們預期的問題,沒有明確我們核心競爭力。簡單的說再沒有做強某一個培訓項目的前提下,又開辟了好多。老大的想法,在我看來,單一招生越來越困難,只有多點發展,一是多個盈利點,二是多項目招生后期幫自己賣產品。而這樣如何能長久?
或許想的不夠完善,再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