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靈休
時間記錄&千萬語寫踐行者
語寫訓練報名時間:2019年6月3日
目前語音寫作588天,累計完成1596萬字
別錯過書寫,它讓我們在有限的生命中,不錯過自己。——靈休
常有不了解語音寫作的小伙伴問我,每天寫1萬字,可以直接成為文章嗎?
不可以。
那為何還要寫那么多?羅列一堆廢話,不浪費時間嗎?
不浪費。
不能直接形成文章,不代表就是廢話。有時候看起來<typo id="typo-194" data-origin="繞遠" ignoretag="true">繞遠</typo>的路,才是捷徑。
1.語寫是創作初稿的利器
其實,無論利用哪種形式輸出,都很難直接成文。寫作從來不是流水線上打造的產品,而是反復推敲打磨下的藝術。
作為寫作者,甚至需要一點藝術家的“分裂”。最初下筆時,最好迷之自信,不分好壞,只管去寫。在完成之后,則化身挑剔的審判官,冷眼旁觀,毫不手軟。
這就是所謂的創作兩步走,“寫”和“改”要分開。
對很多人來說,不加評判的下筆并不容易,常常在書寫初稿的第一步就敗下陣來。比如,曾經的我。
曾經對于寫文章既愛又怕,靈感常有,卻落筆艱難。寫不上幾句話就開始糾結,這里不夠好,那里也不太對,于是停下來反復琢磨修改,卻越改越沮喪,白白浪費了靈感與熱情。
用語寫輸出則流暢<typo id="typo-504" data-origin="的多" ignoretag="true">的多</typo>。語寫是反完美的,不必每句話都精準,不必每個字都到位,它接納你的所有想法,只要真實自然的表達即可。
至于精雕細琢,那是之后的事,就像繪畫和雕塑,都是先有輪廓,再磨細節。
感謝語寫,解決了我文章創作時最困難的問題,省時省力,更省去內耗。
2.怎么用語寫創作初稿
在實際操作中,如何用語寫完成初稿呢?我嘗試過三種方法: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以及二者結合。
(1)自下而上
意思是先用語寫輸出素材,再進行提煉、整合。
來一場暢快的頭腦風暴,想到什么就寫什么。完成之后,再回顧分析輸出了幾個觀點,它們之間有沒有相近的意思可以合并。合并之后的觀點之間存不存在某種關系,需不需要調整順序?
比方說,有沒有時間的推移、層次的加深,或者先后的順序等等。就像搭積木一般,拼建起語寫各處的文字。
自下而上的方法很適用于只有模糊的想法,卻沒有具體觀點,且無需非常嚴謹地書面表達的時候。
不妨和自己暢談一番,總有靈感的閃光和思想的火花自在浮現。
(2)自上而下
意思是已經有了思路,構建出了框架,就直接列出觀點,再在每個觀點下用語寫的方式輸出。
這種方式最為高效,每一次事態緊急,都能神速出稿。
可以在手機和電腦端打開同一個石墨文檔,手機端語音輸出,電腦端同步看到。寫作的體驗極佳,也容易專注于話題。
語寫的自由度是很高的,練習時提倡發散,寫文章時也可以聚焦。因為對于特定的話題的直抒胸臆,和提煉重點、總結觀點的能力,都已在語寫的練習中不斷提升。
(3)二者的結合
最后一種方法,是綜合上面兩者。先用語寫發散聯想,再提煉出重點、搭建框架,最后重新語寫填充。
雖然更繁瑣,卻也更高級。雖然第一遍的語音寫作只為思考,連初稿都不是,但是經過反復梳理,思考更深刻,質量也更高。
如果想要寫出一篇有深度的文章,這樣的梳理是必要的,甚至是省力的。
3.修改是個硬功夫
完成了“寫”的部分,接下來就是“改”。
語寫的練習就包括了“改”。但小伙伴們普遍覺得“改”比“寫”難多了。確實,修改是個硬功夫,它決定了文章質量的上限。
修改時需要注意的方面和細節很多,方法也很多。最簡單高效的,是去做刪減。
(1)從整體上說,要主題統一
新手寫東西總想什么都羅列,高手則時刻謹記只圍繞一個主題把問題說清楚。一文一事,才明晰易讀。
那些與主題無關的部分,若非必要,則全部拿掉。不要心疼可惜,如果精彩,再另外成篇就好。
比如,這篇文字想談的是,用語寫創作文章的流程。初稿卻花了很大篇幅介紹文章結構的分類,既偏離了主題,也不夠寫清楚,不妨剔除,下次再聊。
(2)從段落上說,要節奏輕快
豎屏時代,太長的段落會有閱讀壓迫感,過多的鋪墊會讓讀者失了耐心。最好三四段話引出主題,就進入正文。最好一段三四行文字,就說清楚一個意思。
這樣的篇幅,可以讓文章的節奏輕快。
語寫中也有節奏的練習,一分鐘左右做一個停頓,分一次段,努力把一個意思說明白。
(4)從語句上說,要盡量簡短
原則是,能用5個字說清楚,就不用7個字,能用3個字說清楚,就不用5個字。
在保證語義準確的情況下,減少無效表達,是對讀者時間的尊重,也是打磨出好文字的法寶。
好的文字意思明確,語言簡潔,讀來順暢。
比如,上面這句話的原文是“好的文字最基本的標準是意思明確,語言簡潔,讀來順暢”。刪去幾個字,不對文意有任何影響,就不妨舍去。
4.想得明白,才寫得清楚
隨著語寫的持續練習,寫文章越來越容易。
回首當初的下筆艱難才發現,不是不知道怎么寫,而是不清楚寫什么。缺乏真實的體驗,缺乏獨立的思想,再多的技巧也沒有用。
所謂思想,是你在閱歷和涉獵之后,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它需要從生活的寶庫中積累素材,需要通過讀書學習擴展邊界,需要持續的記錄察覺細節,需要聯系自身不斷探索。
而這些事,每一天的語寫里,我們都在做。
就像作家除了寫文章,也多會寫日記,語寫是持續堆肥的過程,得以從瑣碎小事和日常點滴中,吸取養分,醞釀智慧。
相較于傳統的寫作方法,語寫的速度更快,載量更大,也更為包容。
語寫里沒有廢話,只有不帶評判的記錄,和不加挑選的展現。
任何言語都值得被肯定,哪怕有些自覺無味,也是連接起不同意識的橋梁,拒絕它們的存在,也就到不了彼岸。
而在文字的世界里穿行久了,會慢慢<typo id="typo-2286" data-origin="的" ignoretag="true">的</typo>形成對于世界的概念,形成屬于自己的想法,形成基于思考的判斷。此時再下筆,才言之有物,也不<typo id="typo-2331" data-origin="在" ignoretag="true">在</typo>艱難。
語寫是愉快的,寫作也應該是享受。別錯過書寫,它讓我們在有限的生命中,不錯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