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前天晚上盧佳老師的課我聽了好幾遍,其中講到:人應該遵循事物發展的規律來做出自己的決策,順應時勢,方能自在其中。而正在讀的《原則》一書里,達利歐先生也講到“時間就像一條河流,載著我們順流而下,遇到現實,需要決策,但我們無法停留,也無法回避,只能以最好的方式應對?!?/b>也難怪我學問淺,我竟然聽不懂盧佳老師說到的事物發展的三大規律(老師重講后才覺察自己在哲學課上是學過的,只是從不曾消化,更不要說應用了)
? ? ? ? 第一大規律:對立統一規律
? ? ? ? 看到這個,我突然間想起,前兩天群里面有人分享過這樣一段故事《人生處處都有矛盾》
https://m.weibo.cn/status/4283215827077167?wm
? ? ? ? 這樣的抉擇是不是每天都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就像盧佳老師舉的“手機”的例子,讓小孩兒玩,怕他們上癮,依賴,傷害眼睛;可是不讓他們玩,現在有太多的信息需要從手機上獲取,如用百度地圖查路線、完成作業等等,怕孩子接觸的晚了,與時代接不了軌,好糾結!
? ? ? ? 其實,我現在正處在最糾結的人生十字路口,關于從業的選擇。一方面是經營十年但已經不盈利的事業,一方面是想出遠門接觸新的世界,開拓新的視野;一方面是見的著的一潭死水,但能照顧孩子和家庭,一方面是未知的領悟、未知的前程,一切充滿變數、充滿誘惑與挑戰。
? ? ? ? 事物內部的矛盾是推動事物發展的原動力,? 該如何抉擇,就需要我們向內求,根據自己的核心需求來做出取舍,找好平衡點,讓生命之輪不斷的向前滾動。
? ? ? ? 第二大規律:質量互變規律
? ? ? ? 在成甲老師的《好好學習》一書里面,給中國過去30年的社會發展,從認知優勢的構建角度看,大概分為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大概是從20世紀90年代到2000年左右,這個階段是知識的數量構建認知的優勢;第二個階段,從2000年開始差不多持續到現在,是獲取知識的速度構建認知優勢;第三個階段呢,現在已經開始慢慢來到,那就是知識深度構建認知優勢。
? ? ? ? 這是不是一個質量互變規律的典型例子呢?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不斷的在遵循著這個規律在做事情。比如在學寫作的時候,語昕老師每天都安排仿寫古詩詞的環節,并不要求質量,老師說,仿的多了,我們的語言自然就凝練了。
? ? ? ? 兒子亂花錢是出了名的,但自從我把他每天的兩元零花錢交給他自己保管之后,可能他也不想體驗錢慢慢變少的感覺,所以在買東西的時候也學會了再三斟酌。那他這樣思考錢該怎么花的次數多了,會不會慢慢形成他自己的用錢規律呢?
? ? ? ? 第三大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
? ? ? ? 細品下來,這些高大上的事物發展規律,每時每刻不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之中呢。生活中,我們不斷的定小目標、立計劃,然后根據實際情況又不斷的進行調整,不斷地總結出自己最適用的規律,這不正是否定之否定規律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嗎?
? ? ? ?
? ? ? ?
? ? ? ? 貌似一切我都說得很有道理,貌似做什么我都是有章可循,可為什么我還是難以決策自己前方要走的路呢?因為我跳過了成長的四個階段!
? ? ? ? 首先我知道我現在的生活有問題,但是整個腦袋瓜子都被對問題的恐懼和焦慮占據了,丟失了看問題的覺察力,就只覺得哪兒哪兒都不好、都不對勁,但就是澄清不了問題,找不到核心需求,發現不了問題的本質。問題到這里本就該停住了,因為亂得像一團麻,根本就理不清一點頭緒,無法繼續思考。但,直覺,直覺隱隱約約的為我指了一條路,讓我想要去嘗試。
? ? ? ? 該面對問題了,這時又回到了事物發展的第一大規律上:對立統一規律。面對各種矛盾與取舍,強大的小我開始不斷的糾纏,精力全部都消耗在左右搖擺的內耗上,讓自己思前想后,難以決策。
? ? ? ? 其實根據人生的兩個勢來解決問題,真的沒什么好糾結的。
? ? ? ? 第一個是順應時勢,根據小包總那天發給我的行業調查報告以及自己的實際經營狀況,再堅持下去就是在進行垂死掙扎,很累很累,卻也抵擋不住死亡的結局。因為這牽扯到了第二個“勢”——自己的優勢。
? ? ? ? 什么是自己的優勢呢?成甲老師說:天賦不是神奇的能力,不是那些看起來高大上、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天賦,是你自然投入而熟視無睹的事情,是你不由自主、理所當然去做的事情。一件事情對別人來說是工作,對你來說是樂趣與喜愛,夜幕降臨時,別人長嘆一口氣:“今天的活終于做完了?!倍銋s期待著明天的到來——我可以把這件事情做得更好。
? ? ? ? 我的優勢在哪兒我不知道,只知道每當提起家庭教育、育兒經驗時,我總能滔滔不絕,且實戰經驗豐富。我想這也許就是我的優勢!更何況,現在社會對家庭教育的需求越來越明顯,也是一個時勢,為什么我不能根據這兩個“勢”,來做出自己的選擇呢?
? ? ? ? 這就是我抓不住事物發展規律的第二個原因:一切在向外求。我反復的把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描述給別人聽,然后希望別人能夠根據我的思想給我指引一個方向,明確規定那就是我應該走的路,讓我只管大踏步的、勇往直前的往前走。我這是在干什么呢?明顯的自我逃避,不敢承擔自己選擇后的責任和后果。
? ? ? ? 找到了問題的所在,接下來就好好的向內尋找,提升自己內在的能量,找到自己的核心需求,然后前進在路上。有了指明燈,有了發展的方向,不斷的調和各種矛盾,解決各種問題,勇敢向前走就行了。
? ? ? ? 盧佳老師昨天發的這段話,簡直可以做我現階段的方法論了。
? ? ? ? 心理學家榮格說過,“只有看清自己內心深處的人,他的視野才會清晰。向外面看的人,一直活在夢中;而向里看的人,才是清醒的。”
? ? ? ? 你的目標,你的夢想,你心底的渴望是你做出每一個決定的基礎和參考。在你心底的最深處,你對生活各個方面——職業,戀愛,錢財,生活方式等的設想是怎么樣的?什么樣的核心價值觀為你定義了你的目標?你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所得,調整自己的目標。但是如果你所做的決定,偏離了你內心所想要的,那么最終你只會為自己的決定后悔,可能還會為之感到痛苦。當我們考慮的現有因素,不足以支撐我們做出最終的決定,我們需要以模擬的方式,考慮做出決定后可能出現的問題或后果,評估這些是否在承受范圍內,是否能解決,這樣能幫助我們盡可能減小做出決定后,后悔的可能性。
? ? ? ? 根據因果規律倒推,然后因上努力,果上隨緣,也許是我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