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最火的概念是“云計算”,這幾年最火的概念是“大數據”和“互聯網思維”。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勢如破竹,讓每一個人為之側目。那些曾經高高在上的企業也不再小瞧互聯網的新生力量,手忙腳亂地降低姿態、謀求轉型。似乎,真的是邁入一個新時代了。而《大數據時代》一書,明確地掀開了大數據的神秘面紗。
大數據,并不僅僅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新型工具,它帶來的是思維方式的變革。就像很多物質的屬性到納米級時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一樣,小數據時代曾經的真理在大數據時代也不再是顛撲不破。其中,有三點典型的變化:
1)隨機采樣不再那么重要,大數據用的就是“總體”的數據;
2)不再對數據的準確性斤斤計較,大數據通過數據的體量來彌補數據質量上的不足;
3)知其然,而不追求一定要知其所以然,大數據揭示的是相關關系、而不是因果關系。
這本書最大的特色就是豐富的案例,不僅用事實驗證了上述三點變化,還通過大數據的實際應用展示了目前大數據在政府、商業中的廣泛實踐,讀來讓人忍不住地發出神奇的贊嘆。
在說盡了大數據的好話之后,作者筆鋒一轉,開始講述大數據時代中的隱憂。很多硅谷的科技先鋒已經著手研究抵御人工智能可能對人類造成的危害,大數據被濫用的話同樣會對人類有致命創傷,威力上絕不輸給人工智能。這一部分像極了科幻著作,無所不能的大數據將其觸角深入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的隱私全然不在,甚至還可能僅僅因為大數據預測出的某些不利傾向而付出慘重代價。小數據時代的“告知與許可”“匿名化”等保護措施全然失效,人類就這樣赤裸裸地暴露于大數據的監控之下。雖然作者針對性地提出一些新措施,但看上去仍然無法徹底預防大數據可能帶來的問題,畢竟,很多事情在未經歷之前是人類完全無法預見的。
大數據時代,數據更有魅力,也更有能力,甚至可能變為武器。人類恐怕慢慢要對大數據充滿著既愛又恨的復雜情感。畢竟,時代的潮流無可逆轉,大數據終究還是會一統江湖、揚名立萬。但,作為人類,總還是擁有大數據所不具備的諸如直覺、創意、冒險精神等,這些寶貴的人類特性會在大數據世界里凸顯更大的價值和更加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