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讀《江城》,是被何偉的白描寫作手法以及西方人的視角所吸引。何偉不愧是經過專業訓練的寫作者,文筆極其簡煉,邏輯甚為嚴謹,開始閱讀時我的注意力集中在何偉描述的文筆與結構上,但讀著讀著卻發現何偉寫作的另一個優勢——他對事物的思考。
比如三峽大壩的建設,他不只是記錄下即將被淹的江陵小城的樣貌,也忠實地記錄下當時對三峽大壩建設支持者與反對者的聲音,也發表了自己對于大壩建設的思考——對文物的破壞,資金使用可能造成的漏洞,本地人對大壩建設的反應等等。
寫《江城》的時候,何偉才28歲,但他已在用全面的、歷史的眼光在看待生活,思考問題,在文字中留下自己的思考,我認為這應該是何偉寫作成功的最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