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6年開始,大家會看到一大堆知識付費平臺蓬勃發展,像喜馬拉雅、得到、知乎live、千聊、小密圈、飯團、分答、小鵝通、問視…眼花繚亂,各種各樣的知識網紅知識平臺活躍到各社交網絡。羅某宇更是打著知識付費的旗號號稱要開20場的跨年演講會,一下子知識付費成為當代社會熱詞,一大堆“知識分子”靠知識付費平臺收獲粉絲千萬,利潤百萬。全名歡呼“知識付費時代全面來襲”。今天突發奇想,想說說我對這種現象的看法:
知識付費是一場自欺欺人的大笑話!
第一,所謂的知識付費本質是對經典或者大師作品,思想結晶進行的二次包裝的產品,跟“三天看懂紅樓夢,7天成為iOS 開發大神”沒什么本質區別,這種經過改裝后的“二次知識”加入了強烈的個人主觀色彩,更有甚者為了嘩眾取寵,獲取更高粉絲數量和更高收益,將其解讀成“野史,陰謀論”等人們更想看到的陰暗面。像羅某宇,李哭去等知識網紅深諳人性陰暗面,他們不是在輸出他懂的知識,而是在講你愛聽的話!他們知道,原始的經典讀物由于保證其嚴謹性,讀起來會有點“無趣”,于是他們就站起來,高呼:學我,你就會變得有趣!但是,你不知道的是,想成為有趣的人,其實是一件很無趣的事!因為只有產品才會有趣,最有趣的產品都是由最專業的媒體平臺包裝出來的產品,而需要明白一點的就是:不要把知識理解為產品!一旦試圖把產品當知識去學習,你永遠成為不了像他們一樣專業的人。你以為他們是在賣知識,其實他們賣的是產品!知識是無法投機取巧短時間獲取的,即使獲取到也只是皮毛,風一過便隨風而去,必須腳踏實地,刻苦學習。
第二,知識付費其實反映了人們害怕愚蠢,害怕在知識大爆炸的信息時代被社會淘汰,原本可以通過讀書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可是沒有時間,于是焦慮,所以乖乖掏錢為知識付費,試圖通過“二次知識”來掩飾自己,結果變得更加愚蠢。知識網紅們很聰明啊,他們知道你們想學富五車又不想付出時間去積累,他們知道你明明就是個沒錢沒本事沒資本屌絲想追女神卻還是發文“女神是如何看上屌絲”,“屌絲逆襲歷程”。最后的結果是你一邊感動的哭天搶地,一邊還心存感激給他們送錢。
第三,免費知識你都來不及看,你會有時間去看付費知識?想一想你前段時間買的書看完了嗎?手機,kindle 設備上的電子書認真看的有多少?當初信誓旦旦給自己定的目標現在執行到哪里了?你真以為你在付費平臺上充個會員就能約束自己每天準時去聽和看嗎?你當真以為通過每個月十幾塊的會員費就可以讓你學富五車嗎?騷年,醒醒吧!
成功本就是一個人的修行。走向成功的最快捷徑就是踏踏實實學習,通過閱讀(并不是看新聞雜志,我現在對高中時期閱讀過的名著還記憶猶新,你能找出最近對你有深刻影響的新聞雜志文章嗎?)積累知識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用真實本領去創造價值,而不是聽這些二道販子忽悠,還美滋滋地幫他們數錢!
----最后,想補充一下觀點,我們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和拒絕知識付費,畢竟里面還是有不少精英知識分子的,適當聽聽當了解一下無可厚非,可你要是覺得全靠這個就能一勞永逸那還是洗洗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