擱置了兩天才繼續,沒有堅持日更還是有些掙扎的。(沒有輕松又愉快,而是滿滿未完成任務的壓迫感)不過在這個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件有意思的事。一般寫作之前大致都會有一個主題規劃,人一天真的會有成百上千種想法。所以看看未發表里面的半篇半篇的文章也能看出。每一個主題也能稱得上是一種情緒。從早到晚不一樣,晴天陰天也不同。原本習慣性晚上寫東西,一天下來有些空閑而且也比較容易有些感悟想法。當然如果直接寫完也就沒那么多問題了,最多也就是主題單一。種種原因下沒能完成,甚至主題還沒有開始展開,待到早上也就徹底放棄了。
倒不是說放棄徹底不寫了,而是這個主題與當下的心情、狀態差距太大,完全進行不下去。就好像晚上聽的音樂跟早上的偏好會有不同。比如晚上可能會總結一下一整天,自己回去的路上感受一下獨處的魅力。早上看著什么都是清新,偶爾專注哪怕只是散步都能發現小確幸。
當然這也是要與當下的經歷有關的,這可能就是我當下的狀態吧。注意力集中更加專注的時候有更多的理性,沒錯,甚至可以說是顯得冰冷的理智。夜深人靜的時候,沒有更多的工作和安排,思想放松時候就被感性侵占了。大腦放空的時候還有回憶一幕幕浮現,也有一些設想。留給自己一分任性,什么大道理,什么應當必然都不管,不想在遵循...理性在這會兒不過是一種安慰,給自己一個理由接受現實罷了。不然又能怎樣呢,總是要面對,然后繼續向前走。
慢慢開始對自己寬容,像一個大孩子在晚上安慰一個愛哭的小妹妹。聽她抱怨、哭訴,跟解釋這一切,對她說沒事都會好起來。早上散步時候試著讓自己像小朋友一樣還保留著一份童心,靜心去觀察身邊的一切。忙碌的人群完整的妝容下面有著一絲疲倦,綻放的夏花顏色如此絢麗,路邊的枝椏又添了新芽...
如果放到幾年前可能會覺得這樣的生活完全是“無聊的小資情結”。默認了生活就應該是忙碌、追逐、反省、再前進。在首頁看到一個標題特別棒“向別人學習,跟自己比較”。聽慣了別人家孩子的故事,也過夠了別人眼中的自己。可能也是近幾年真的“翅膀硬了”,開始有勇氣而且堅定追求探索自己想要的生活。當然也是有副作用出現的,畢竟時間和精力有限,難免顧此失彼。最近學到一個詞“制衡”,沒辦法永遠保持平衡,尤其是在自我突破和變革過程中。我們要做的就是在此消彼長的變化過程中與局面制衡,掌控著局面,不至于翻船,迂回前行。
寫作百日行動已經是第46天,開始感覺到《微習慣》中作者關于堅持每天寫作所帶來的變化。當然我指的不是寫作技能的突飛猛進,而是生活細微的轉變。由于要寫作,所以開始從日常尋找素材。尋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了自我的敏感度,對于細節的捕捉,對于情感的察覺,哪怕是微表情,行動的遲疑...不小心都被自己捕捉到。也算是作為“行動”的副產品,買一送一。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onw what you're going to 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