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虧我生在學(xué)佛家庭,才在這方面的知識要比有些人多了些。
我寫這篇文字,是因為看到太多人不了解佛教、對佛教里的一些基本常識的認(rèn)知都是錯誤的。每當(dāng)遇到這樣的情況,我都哼哎嘆氣,想擰他耳朵,非讓他聽我好好講講。
如果感興趣,你可以往下看。
一說佛教,都知道“老大”是“佛祖”。這個佛祖稱呼,純粹是本地接地氣叫法,類似的還有叫“如來佛”,“佛爺”。不管對錯,最起碼帶了個“佛”字,還算是沾個邊。真正專業(yè)的叫法稱“佛”就夠了。對于我們這個地球上的那尊佛,釋迦牟尼佛,我們尊成為“佛陀”,意為覺悟的人。“佛”其實有十大稱呼,即為“如來”、“應(yīng)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diào)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統(tǒng)統(tǒng)都是佛的稱呼,我們常叫的“如來佛”實為有點小錯誤的叫法,名稱叫的有點重復(fù)了。那“釋迦牟尼佛”就也可叫“釋迦摩尼如來”。
關(guān)于佛的數(shù)量。有多少人誤以為就只有一個“如來佛”的?肯定有不少人認(rèn)為只有一個“佛祖”,還是電視劇《西游記》里的那位。實則不然,佛到底有多少?佛經(jīng)上說佛的數(shù)量是無量無邊,不可計數(shù)的,常用“恒河沙”來比喻。我們大家都熟悉“釋迦牟尼佛”這尊佛,其實還有一個大家平時生活中經(jīng)常可聞的一尊佛,只不過大家并不知曉罷了。誰?“阿(a)彌陀佛”!你看和尚們行禮,都是一個佛號“阿彌陀佛”,什么意思?就是一尊佛啊,他的名字叫“阿彌陀”,意為“無量光、無量壽”。
好了,說到阿彌陀佛,他到底是誰?為什么和尚要念“阿彌陀佛”。還有平時大家都常說的,某某是念佛的人,這個念佛的人念的啥?其實念得就是這個佛的名號——“阿彌陀佛”,或表尊敬再加兩個字“南(na)無(mo)”,意為“皈依,禮敬”,連起來就是六個字“南(na)無(mo)阿(a)彌陀佛”。大家發(fā)現(xiàn)有幾個字我給注了音,這幾個字是大家常念錯的。“南無”不是應(yīng)該讀“nan wu”嗎?不是的,這兩個字,在當(dāng)時翻譯佛經(jīng)時完全是音譯梵語來的,當(dāng)時古音“南無”就是讀作“na mo”,包括后面的“阿(a)”也是梵音音譯,而不是讀作“e”。
“阿彌陀佛”是一尊佛,我們現(xiàn)在知道了,那為什么有人要念這四個字呢?其實這就要牽扯到一個地方了,什么地方?“極樂世界”,也就是大家通常說的“西天”。佛經(jīng)上講極樂世界是一個世界,并不在我們這個地球上。而“阿彌陀佛”就是“極樂世界”的教主,等同于“釋迦牟尼佛”與地球的關(guān)系。而“極樂世界”和我們這個世界有什么不同呢?區(qū)別就這個“極樂”上,自然是我們這個世界所不能比擬的。具體要說有哪些殊勝的地方,大家感興趣可以自己搜搜資料。而“極樂世界”的這位“阿彌陀佛”教主曾發(fā)過一個愿望,什么愿望?念佛接引的大愿。只要你能好好念他的名號,達(dá)到一心不亂,到于臨命終之時,阿彌陀佛和眾菩薩們便會接引此念佛人去“極樂世界”安住去。所以啊,想去“西天”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要能靠自力達(dá)到一心不亂的境界才有那個可能。電視劇里的臺詞“我要送你去西天”就是個胡話了。這就是個法門——念佛法門,也稱凈土法門。這個法門誰說的?釋迦牟尼佛說的,就是他給弟子們講了“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地方,“阿彌陀佛”這尊佛。
關(guān)于和尚吃不吃肉。和尚是可以吃肉的。當(dāng)年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托缽乞食,施主給了什么就吃什么,給了肉就會吃肉。那為什么我們一提起和尚吃肉都說是犯戒了呢?這個戒其實并不是佛陀當(dāng)年定下來的,是南朝的梁武帝,一個篤信佛教的皇帝給下的命令。從此和尚禁止吃肉就成了我們漢傳佛教的一大特色。佛陀的戒律中,其實是允許吃“三凈肉”的,何為“三凈肉”?即,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這樣的肉可以去吃。但另一方面從佛教教義上來說,因慈悲故,實不該吃,因無欲故,實不該吃。常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從教義上來說實則是自欺欺人的說法,因果自負(fù),佛祖留不留都改變不了什么。
關(guān)于“葷”的誤解。我們剛說到和尚不吃肉,書面叫法“不吃葷”。這個叫法是不準(zhǔn)確不全面的。你看這個“葷”字,明顯是“艸”字頭,應(yīng)該是植物類的,并不該指的肉類。佛教里的“葷”實際上指的是“蔥”、“韭”、“蒜”、“薤(xiè)”、“興渠”這五種植物。這些植物和尚是真的不吃的。那肉類又怎么稱呼?用的是這個“腥”字(月字旁的字多肉類),所以說和尚不吃“葷腥”才是最為準(zhǔn)確的說法。
關(guān)于觀音菩薩的性別。你看我們現(xiàn)在所能見到的觀音像,都是慈眉善目,端莊清凈的女子形象。但是佛教里的觀音菩薩實為“大丈夫”也。西藏或者日韓的觀音菩薩像就是長胡子的。實際上我們中國觀音早期的形象也是男相,至唐宋之后,才慢慢轉(zhuǎn)換為女相。也只是面容顯女相,大家可仔細(xì)觀察看看。這個轉(zhuǎn)變,自然和女子柔美、善良的一面以及母愛的烘托是分不開的。
此文只為普及一些佛教知識,望不加任何誹謗性言論,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