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朋友常常因為生氣而責備人,王陽明告誡他說:“學習應反身自問。如果光是責備別人,就會只看到別人的不對,而看不到自己的錯。如果能反身自問,才能看到自己有許多不足之處,哪還有時間去責備別人呢?”于是,這位朋友感到后悔。
王陽明說:“你今后只是不要去評論別人的是非,每當要責備別人的時候,就把它當作一個大私欲除去才行。” 古代有個詞叫“反己”,就是反過頭來檢討自己,要求自己。《孟子》和《莊子》中均有提及。《菜根譚》中有句經典的話:“反己者,觸事皆成藥石;尤人者,動念即是戈矛。
經常作自我反省的人,日常接觸的事物,都成了修身戒惡的良藥;經常怨天尤人者,只要思想觀念一動就像是戈矛一樣總指向別人。可見自我反省是通往行善的途徑,怨天尤人是走向奸邪罪惡的源泉,兩者之間真是天壤之別。
反省,是對心靈鏡鑒的拂拭,是提升精神的洗浣,是占領高地的前瞻。荀子曰:“君子博學而日三省乎已,則知明兒行無過矣”。通過廣泛的學習并隨時審視自己的言行,達到一個智慧洞明,言行無咎的完善境界和晴朗的思想意識天空。
反省是剪刀,時時修剪事業之樹,有了反省的剪枝,愿望才能參天;反省是標尺,時時校正追求的方向,人生才能少走彎路。蘇格拉底曾經說過:“未經省察的生活,沒有價值”。對于我們這些人生之路的行者來說,感悟這其中內涵,時常地反省自己的言行,生活就會多一些快慰,少一些追悔,我們才能走向成功,走向彼岸,步入理想的最高境界。
生活中其實沒有什么大事,但每一件小事聚合起來,就鑄就了一個人的樣子。想做一件事,最怕的不是沒運氣、沒錢、沒朋友,而是從開始就對自己沒什么要求。一個人對自己沒要求,就沒有資格對這個世界有什么要求。生活并不需要每時每刻都要有“雞血”,但周圍的每個比你我好一點的人,都是我們需要認真思考的對象。
愿你做一個對自己有要求的人。
? ? ?我是秋之白華白之秋,感謝您的閱讀,喜歡的話可以點贊、留言或贊賞。“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