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未未
一
法國思想家伏爾泰說過:“最長的莫過于時間,因為它永遠無窮盡;最短的也莫過于時間,因為我們所有的計劃都來不及完成。”
自從開始寫微信公眾號后,我發現時間不夠用了。
時間都跑哪兒去了?管理好時間,也就變得愈加重要了。
有一天,我讀音樂家柴可夫斯基的故事。他在回顧自己的成就時說:“全部秘訣,在于我每天準確的工作,我給自己定出規劃,無論如何,每天早晨須做些什么,而且保持對于工作的良好精神狀態。”
于是,我改變自己的心情更加迫切了。
這些天,我一步步做了些改變。新養成的習慣與大家分享如下:
1.用大片或整體的時間提高自己的閱讀和寫作技能,特別是閱讀要抓重點、文章要寫精短。目前的我,已經學會了更快閱讀、更及時記筆記的習慣。
2.盡可能減少為瑣事做決定的時間。以前為此太花費時間,比如今天穿什么等等。
3.提前30分鐘起床,推送完微信公眾號文章之后,可以跑跑步、練練瑜伽。
4.隨身帶本子和筆,養成記下好創意、好想法、好靈感的習慣。它們會轉瞬即逝。
5.自我約束,不去瀏覽不需要瀏覽的網站。
6.先做重要和困難的工作。如列一個今日任務清單,分清輕重緩急,立即開始做。
7.做事果斷、行動快速。不糾纏于細節。
8.控制閑談、聊天時間,做有效、有意義的溝通。
9.寬容待人。不苛求他人,也不苛求自己,減少在負面情緒中深陷的時間。
10.學會休息,不熬夜,盡可能在晚上11點前上床,力爭保持旺盛精力,提高時間的利用效率。
11.疲勞、雜亂或壓力大時,就靜坐冥想片刻,滋養內心,重新獲得一種澄明、沉靜、安定的感覺。
12. 洗衣服、擦皮鞋、拖地等事情,一般放在閱讀、寫作疲勞之余、利用碎片化時間完成。
13.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避免無效返工。
14.善于總結,尋找捷徑,把一些事情流程化。
15.提倡簡單生活圈概念。這一點,我以后專門寫一篇文章闡述。
二
很多時候,人們都想要用好習慣來代替壞習慣。
但打破原有的習慣不容易,培養新的習慣更不容易。
因為各有各的習慣。這里有個故事。
有一天,一頭豬到馬廄里去看望他的好朋友老馬,并準備留在那里過夜。天黑了,該睡覺了,豬鉆進了一個草堆,躺得舒舒服服的。
但是,過了好久,馬還是站在那兒不動。豬問馬為什么還不睡覺。馬回答說,他這樣站著就算已經開始睡覺了。
豬覺得很奇怪,就說:“站著怎么能睡覺呢?”馬回答:“作為馬,我們的習慣就是奔馳。所以,就是在睡覺的時候,我們也隨時準備奔馳。”
習慣成自然。成了自然后,習慣就很難改變。
通常,一個好習慣的養成,需要21天。鞏固這個好習慣,需要90天。
我們不可能一下子打破原有的習慣,但我們試著一次改掉一條不太好的習慣,逐步養成一條好的習慣。
如果馬拉松運動員在開始訓練之前就老是想著全程的總長度,他也許永遠也不會開始。然而,他可以決定先跑一公里。然后每周增加距離。
關于跑步循順序漸進的過程,我的小伙伴暑楠特別有體會。如果大家感興趣,下次可以請他來與大家分享。前兩天,他正關注第六屆蘭州的國際馬拉松呢。他對我說,蘭州太美了!那當然,國際馬拉松比賽在獨具西部特色的蘭州“黃河風情線”上進行,不美才怪!
瞧瞧,如果你一旦擁有一個好習慣(如跑步)后,你就能夠好好地享受這個好習慣(如沿途的美好風景等)了,不是嗎?!實際上,這一條好習慣帶來的好收益,豈止這一點。你成功地進行了自我約束、自我控制,由此帶來的自信、堅強、勇敢及積極的人生態度,才是最大的收益啊!
我們所做的思考,多取決于動機。我們說出的語言,多取決于知識與涵養。我們的行動,則多取決于習慣。
英國教育思想家洛夫說:“習慣的力量比理智更加有恒,更加簡便。”
培根贊嘆:“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應該通過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種好的習慣。”
如果我們對時間的渴望足夠強烈,如果我們對好習慣養成特別迫切,我們就一定能夠做到——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并養成好的習慣。
而這,也是我們能給自己的最好禮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