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強升職記:時間管理故事書
鄒鑫
二、如何記錄和分析時間日志?
>> 記錄時間日志的好處
提醒你珍惜時間;
分析自己時間的投入與產出;
找到你的最高效時間段
>> 老付工作四步法
第一步:將所有的任務放入工作籃,不論是誰在什么時候交給我的任務,統統放進工作籃里。
第二步:將可以置之不理的任務清除掉;將必須在某天處理或者必須轉交別人處理的任務拿出來;將那些可以在兩分鐘之內完成的任務立即完成。
第三步:將需要在特定日期處理的事情寫進日程表;將需要別人處理的事情立即轉交并且設置到期提醒;
>> 將需要現在處理的事情擺在辦公桌上。
第四步:在自己最高效的時段,做最重要的事情;其他的事情也做合理安排。
>> 老付的話:提高工作效率的技巧
>> 1.找出重要的事情在高效時段內完成。
>> 2.回顧你需要發布或者呈送給上司的資料。
>> 3.看新聞用RSS
>> 4.減少檢查郵件的次數
三、如何找到自己的價值觀?
>> 如何找到自己的職業價值觀
>> 老付的回復:
>> 1.管理:工作的目的和價值在于獲得對他人或某事物的管理支配權,能指揮和調遣一定范圍內的人或事物。
2.成就感:工作的目的和價值在于不斷創新,不斷取得成就,不斷得到領導與同事的贊揚,或不斷實現自己想要做的事。
>> 3.社會交際:工作的目的和價值在于能和各種人交往,建立比較廣泛的社會聯系和關系,甚至能和知名人物結識。
一、傳說中的“四象限法則”
>> 改造清單的方法
先‘輕重’,給所有任務以職業價值觀為標準標出‘重要’或者‘不重要’。
再‘緩急’,給所有任務以截止日期為標準標出‘緊急’或者‘不緊急’。
最后按照自己的意愿給所有的任務標出‘高’‘中’‘低’三種優先級?!?/p>
>> 我們雖然應該幫助遇到困難的同事,但是也應該避免這樣的情況:讓他們把你當作他們自己猴子的收容站,你收的愈多,他們給的愈多,到最后你被堆積如山的別人的問題所困擾,甚至沒有時間照顧自己的‘猴子’。你將一些并非自己職責的事情做得很有效率,可這值得你沾沾自喜嗎?你自己的事情完成得怎么樣呢?這就是猴子法則,應用它的前提是你要明確自己的責任邊界。
>> 使用‘猴子法則’有兩個重點:1.明確職責,確定這只猴子不是你的;2.注意溝通方式,明確、堅決、不生硬。
>> 如何走入第二象限?第二象限工作法是四象限的核心和最終目的
>> 四象限法小結
我們根據自己的職業價值觀評估某件事務的重要程度。
我們根據事務的截止日期判斷事務的緊迫程度。
我們應將自己所有的日常事務放到四象限中分析。
我們對四個象限內的事務有不同的處理方法和原則。
我們應該將自己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解決第二象限內的事務。
我們平時經常制定的工作計劃和工作目標都是相對于第二象限來說的。
>> 對第二象限的事進行目標描述和任務分解的好處如下。
>> 迫使我們將精力花在第二象限,這在一開始是非常重要的。
有利于將一個項目做細,做得有計劃,時刻知道你下一步該做什么,也更加有行動力。
明確任務完成的標準,當達到標準的時候就可以放下你的心頭大石,減輕你的壓力。
分成小的任務后有利于進度控制,你可以明確地知道該任務是否造成了拖延,并立即調整后面任務的時間規劃。
簡單地講,就是消除時間管理的三大殺手——信息不夠、拖延、預期結果不明確?!?/p>
二、絕招:衣柜整理法
>> 整理衣柜的五個步驟對應著時間管理的五個流程:捕捉、明確意義、組織整理、深思、行動,所以我把這種時間管理方法稱為衣柜整理法(注:就是David Allen的GTD方法)
>> 時間管理,管理的是承諾,我們每天都在接收和發出各種承諾,答應別人的事是一種承諾,答應自己的事,也是一種承諾,有了這個覺悟,做好時間管理,就不難了
>> 使用收集工具的幾條軍規
>> 1.捕捉工具越少越好
>> 2.保證5秒鐘進入錄入狀態
>> 3.定期清空這些工具
>> 寫行動也是有秘訣的
>> 秘訣一:動詞開頭
>> 秘訣二:內容清晰
>> 秘訣三:描述結果
>> 秘訣四:設定開始時間、周期、最后期限是什么
>> 行動就是可以直接去做的事情,決定它的下一步行動其實是決定執行時機,不同的時機去做,就會產生完全不同的結果。
>> 任務是由多個行動組成的,項目也一樣,但是它和項目的區別是,任務下的行動基本由自己獨立完成,而項目可能是由多個人共同完成,并且它們關注的重點也不一樣,做一個任務關注的重點是事情本身,而做一個項目關注的重點是與人的溝通協調
>> 周回顧我是這樣做的。
>> 1.清空收集籃
>> 2.檢視將來清單、行動清單、項目清單
>> 3.檢視日程表
>> 4.本周收集到印象筆記里的內容
>> 5.年度目標
一、臣服與拖延
>> 游戲為什么具有吸引力的四大特征
>> 1.目標。
>> 2.規則。
>> 3.及時
>> 4.自愿參與
>> 想要戰勝拖延,不僅要臣服精力、臣服環境、臣服天性,更重要的是找到你自己的使命
二、如何做到要事第一?
>> 為什么會‘瑣事優先’呢?又該如何解決?
>> 我認為有三個原因
>> 1.簡單、明確
>> 2.即時滿足
>> 3.不愿改變
>> 時間管理的問題,其實是表象,往下挖,是和自己的溝通方式問題,再往下挖,是不相信自己堅持的東西,再往下挖,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 解決的方法是做到‘要事第一’
>> 做到‘要事第一’有一個很簡單的原則:做完必須做的瑣事,就立刻回到要事上來
>> ‘瑣事優先’的原因,就是‘要事優先’的方法!有點像《易經》中的陰陽:相互對立,又能相互轉化
>> 謀定而后動(明確目的、目標→搜集相關資料→行動),會讓事情簡單和明確,易于執行
>> ‘要事’是指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這才是切換主動做事和被動做事的按鈕。
>> 早晨8:00—8:30,也就是上班的前半個小時,客戶、經理、同事還都沒有完全進入工作狀態,所以相對干擾較小。
中午11:00—11:30,也就是午飯前的半個小時,其他人都開始進入‘垃圾時間’了,這時候反而是你不被打擾的時候。我們不是沒有不被打擾的時間,而是沒有創造出不被打擾的時間。
剛才說的那兩個時間段的產出,是決定能否按時下班的關鍵,所以我通常會結合番茄工作法讓自己在這段時間里專注地做事,這就是‘用番茄搬走最大的石頭’。
一、培養習慣首先找到驅動
>> 不要問‘該往哪走’,只要回答‘想往哪走’。自己的雙腳就是書寫歷史的工具
一、用S.M.A.R.T法則厘清目
>> 時間日志、四象限法、猴子法則、衣柜整理法、番茄工作法、要事第一、做事靠系統,等等,這些其實都只有一個目的:管理好自己的行動,
三、用甘特圖掌控進
>> 思維導圖和甘特圖用途不一樣,思維導圖是用來發散和梳理思路,甘特圖是用來評估總體進度,所以,如果是一個時間跨度比較久的項目,或者多個項目同時進行(比如小強可以把木立方俱樂部項目和公司里其他項目都放在一份甘特圖里展示),甘特圖就可以派上用場。
四、用九宮格平衡人
>> 人生在動態平衡的狀態是最舒服的,最基本的就是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你有沒有記錄過每天花在工作和生活上的時間比例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