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服的藝術
這是麥子的第87篇原創文章
(全文2200字,建議閱讀時間8分鐘)
小時候聽爸爸給我講過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留美的學生有一天專門打電話到在中國的家中詢問母親面條是用熱水煮還是用冷水煮,記得當時爸爸得出的結論是這樣的學生生活能力太弱了,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這樣的一個簡單的生活常識都不懂。上大學以后,對這個故事我又有了一個新的看法,那就是工作細化,有需求就有市場,培養一個科學家總是比培養一個普通人困難和成本高的,所以有些事兒其實不用非得自己親手去做,不會做也沒什么,再不行百度一下總會嘛。一直到了現在工作以后,對這個故事又有了更不同的觀察角度,這個故事可以還原成這樣,父母含辛茹苦把孩子養大,送出國以后,突然感覺自己對于孩子的價值沒有了,而在美國的孩子也苦于和父母沒有共同話題和好久沒有打電話聯系苦惱,所以,煮面這樣一件再簡單不過的小事卻能很容易的打通親情的時間之墻,讓時光回到母親手把手教孩子的那個畫面,溫馨而感人。
所以,當歲數變化,環境不同,積淀增加的時候,對于同樣的一件事其實是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解釋的,至少是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和身份去看待。我想給大家說一個我自己的故事,當我畢業,離開了生活了8年的昆明,決定回到這個10線小城工作的時候,我是有一個目標的,就是想把一些自認為好的想法和生活習慣帶給我的父母,但這樣美好的愿景卻根本不像我想象中那么容易。很多時候我滿懷熱情的和父母講解最新的科技動向,社會新聞和生活方式的時候,雖然他們不說,但是我能感覺得到他們的不耐煩,特別是教他們用一個什么工具的時候,會非常的困難,這個困難是來自多方面的,我想很多家庭都有過相同的經歷。
那么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么這么簡單的一件事兒不容易實現呢?
首先,每個人基于的立場不同。當我們想把自認為好的東西告訴父母的時候,我們此刻基于的立場就不同了,身份從從前的被教育者成為了施教者,父母從長期以來習慣的立場變化,出現的心里落差是非常巨大的;
其次,方式方法的選擇不當,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我們習以為常的一些模式所以融會貫通的非常快,再教學和說服的時候難免也會透出一些不耐煩的情緒,雖然你不說,但是這樣的情緒帶來的直接反應就是父母對此會出現防御性反饋,甚至防衛過當,這也就是我們常覺得的怎么他們不講理,因為我們傳遞給他們的信息就是:“你怎么那么笨啊,怎么那么簡單都學不會”,不要以為逆反心理是青春期的標配,成年人就沒有,當成年人逆反起來,他會變著花兒的固執;
最后,是最重要的一點,價值觀的不同。父母通常有著多于你二十多年的生活經驗,雖然這不一定正確,但是在他們眼里,這是他們所得出來的生活哲學和思考方式,是適應他們的生活的,你所告訴他們的,給他們帶來的是沖擊以及不適應,甚至是承認自己的落伍和退步,你想他們能輕易被說服嗎。
如何破解上述問題呢,我其實也做的不好,只能是結合自己的經歷來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1.模糊立場。
不要再把父母兒女這樣的標簽貼在頭上,這樣容易把之前的一些模式帶入,要做的是像朋友一樣交流,朋友之間的交流是雙向的,而不是一方向另一方的全面灌輸,我們可以就事論事,從中學習到對于同一件事的不同觀點,我相信這樣父母也會比較容易接受你的觀點;
2.態度為王。
無論做什么事兒態度都是非常重要的,他直接決定了你的成功幾率,我們自己也有過同樣的經歷,當別人用鄙夷嫌棄的態度和你說一件他自認為正確的事兒的時候,你的第一反應就是找各種反例來證明他的錯誤,所以用在我們身上,我們要做的,是用柔和的態度來說明自己觀點;
3.環境選擇。
環境改變會帶來氣氛的改變,這也是儀式感所帶來的重要影響之一,利用這一點,我們可以在各種舒緩和不那么嚴肅的場合進行交流,這是一種戰術上的選擇,比如餐桌上,開車的路上,散步的時候,由于環境的舒緩和沒有準備的嚴肅,這樣帶來的結果往往也是傾向于平和的。
4.言傳身教。
家庭給孩子帶來的教育是耳濡目染的,就像父母給我們最大的影響也是從他們的行為中學習到的,所以,我所做的也是收效最好的,是用自己的行動來傳遞信息,比如我喜歡在洗漱的時候聽播客來獲取信息,每天都抽出時間來看書健身。這些東西都是看得到的,父母會因為好奇來探索你的生活方式,只要這個方式是健康向上的,他們是會悄悄模仿的,我特別記得有一次發現老媽在聽羅輯思維被我發現的時候還有些羞怯的樣子;
5.偷梁換柱。
最后一點總結性的技巧就是,在說服別人的時候,要讓對方覺得是他按照自己的意愿想要做出的改變,而不是你強求的,這一點很重要,無論是在銷售、談判或者溝通中,如果你能利用一些小細節或者引誘的方式讓對方自己得出你所要想傳遞的信息,那么我相信,成功絕對就不遠了,比如我就會時不時的丟一兩本好書在客廳桌子上讓他們發現,聊天中會引誘的讓他們得出結論,我只提供例子和證據,再比如當他們不愿意或者不需要的時候我一定不強行把一些觀點和推薦填鴨給他們,特別是直接輸出價值觀的事兒就少做吧!
我一直相信親情是最重要的情感之一,是我們生活質量之中特別重要的一環,但做任何事都是要講究方式方法的,我們不能打著愛的名義做一些強迫的事兒,那樣和熊孩子又有什么區別呢?最后,留一道思考題吧,你最近的一次和父母的爭吵是因為什么事?看了這篇文章以后想想能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嗎?歡迎留言說出你自己的故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