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最不偏私,給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時;時間也是偏私,給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時。? ? ? ? ? ? ? ? ? ? ? ? ? ? ? ——赫胥黎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你擁抱了時間,時間就厚待你,你放棄了時間,時間也會放棄你。
可如何不浪費自己的時間,又能利用時間呢?
為了探求這個問題,先后在線上讀了李笑來老師的《把時間當做朋友》和葉武濱老師的《時間管理進階》兩本書。笑來老師書中提出:“時間是不可以被管理的,我們管理的是我們自己”。
而葉武濱老師對時間管理有更為有效的方法:
首先,人生要可持續發展,必須有健康的體魄、做事情還需要旺盛的精力。
其次,為了有時間陪伴家人,我發現只有首先留出時間才能做到,不然時間總被工作占據。
從二者對時間的闡述,我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在管理好時間之前,一定要先管理好自己。不管是工作、生活和學習,都有一個合理的規劃。
學會時間管理,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掌握的人生基本功。
1. 有效的管理是成功者的基石
李嘉誠先生說:先做人,后做事,指的是任何時候,先管好自己,才能領導他人。
臉書創始人扎克伯格,號稱“全世界最忙的爸爸,卻依然給女兒最好的陪伴”。
憑什么?
憑的是他對工作及人事的合理規劃,還有對時間的調配利用。在管理公司之余,依然能夠享受高質量的家庭生活。
2. 學會管理,丟掉窮忙
碰到久未謀面的朋友,聊的話題都是忙,可真正忙的什么?瞎忙。
(1)“忙”字怎么寫,心亡則忙,而亡心則“忘”。這兩字都與心息息相關,一個人的心如果每天處于“忙”的狀態會是什么樣呢?
諸葛亮,三國時期有名的蜀漢丞相,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在民間被譽為智慧神。
然而這樣一位杰出的人才,去世的原因竟然是~過勞亡。
記得初中讀他的《出師表》,文中有這么幾句:“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
他把劉備的家國之事全部一肩挑,以至于培養出了劉禪這位附庸之帝。想想看,既然什么事你都要事必躬親,我劉禪也樂得清靜。
所以諸葛亮每天跟個陀螺似的連軸轉,“政事無巨細,咸決于亮”,連二十杖軍棍以上的處罰都要親自出手定奪,不忙死才怪呢。
所以,諸葛亮這位英明神武的人物,每天讓自己處于“亡”的停擺狀態。無知無覺,感覺不到他人跟自身的需要,神智不清,“事事以身親其役”。
最后,心“忙”則人“亡”矣!
(2)而亡心則“忘”。會是什么樣的呢?心都死了,還能記得什么呢?
我們先看忘的組詞吧:忘記、忘卻、忘懷、忘我、忘情、忘乎所以。
從這幾個詞你肯定明白了人一旦忙起來會忘記吃飯,忘記睡覺,忘記照顧自己的身體。
吃得比豬少,干得比牛多,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雞早,飲食與作息極其不正常。
由此可以看出,這個人只知埋頭苦干,不會借力,不懂得合理分配自身的時間與精力,結果就是窮忙,還越忙越沒成果。
為此,我的時間管理如下:
一個人,其實就是一個企業。首當其沖就是要管理自己的精力、時間、情緒。
1.精力:人的精力畢竟有限,在負責勞資、行政、后勤等管理工作時。必須進行高效率的管理,每天合理安排,做好主次有序。完成工作的同時,可以進行閱讀。利用中午休息時間練習鋼筆字,加強自身修養。
2.時間:
1) 堅持5:00準時起床,利用早起進行閱讀,《每天學點心理學》和付費課程《用得上的商學課》,進行時間碎片化。洗臉、刷牙、做早飯都可以聽音頻版完成打卡。
2) 6:40出門坐公交,在班車上可以閉目養神。
3) 晚上7:30左右完成《阿娉叁壹繪畫》和《每天10分鐘,一起學寫作》。因為這兩項任務都須在家中完成。主要精力在《每天10分鐘,一起學寫作》上,因為闖關需要查閱資料,占時較長。
4) 10:30分準時上床,睡前閱讀他人文章,學習吸收。11點準時休息,保持充足睡眠。
5) 雙休日安排。
第一,預先完成小說連載內容的章節,上傳《寫作習慣養成班》。此文從最初的無人問津,到如今群內朋友的跟文和討論,堅持寫下去的信心大增。
第二,管理家庭。老公、孩子、雙方父母等,將每個人的分工和情緒都合理調配,生活在正常軌道上。
3.情緒:最初在小打卡報11個學習群,堅持一段后,造成時間管理混亂。因壓力過大,出現焦慮,煩躁等癥狀,完成每天小打卡而筋疲力盡。為了身體健康,就果斷做出精簡。目前進行8個圈子打卡。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但不被它控制。
管理術,其實是一項人人必備的生存技能。
投資自己,做時間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