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概述】
刻意練習有三個原則:
1)它是為了提高績效而被設計出來的
2)能夠讓我們更好的行為可以多次重復。要求人們專注和集中,不斷尋求在動作和績效上令人不滿意的某些元素,然后盡最大努力改善它們。
3)可持續得到對結果的反饋
所有的成就者持續刻意練習的動力來自于內在,但在早期時受到外部因素的很大影響。當他們在進行旁人看起來很枯燥的刻意練習時,練習者本身卻感覺很快樂。這種興奮狀態來自這種挑戰和個人能力正好相匹配。
2.【我的想法】
1)刻意練習是為了提高績效而被設計的。
進入一個新領域時,找到一個好老師,給你設計學習路線。因為他們已在這個領域內積累了足夠多的專業知識可以傳遞給你,同時他們能看到你看不到的部分。
刻意練習需要有目標,沒有目標就沒有績效的衡量標準,更沒有所謂的“提高績效”說法。這個目標即包括了你通過刻意練習需要達到的成果,也包括刻意練習的量,以及每一段時間內的刻意練習所需要達到的階段成果。
2)刻意練習要求人們“專注而集中”不斷“重復動作”
在早晨獨自一人進行語音寫作的狀態和在路上邊走邊說的狀態是完全不同的,由于在安靜的環境中,專注度和集中度會好很多。每天給自已安排一段“專注而集中”的時間進行訓練的話,就給刻意練習創造了一個比較好的條件。
一直以來我很信奉享樂主義,希望做什么事情都樂在其中。但當你所做的事情一直讓你感覺很輕松或是靠本能就可以完成,就會開始無趣,因此有必要在重復動作中不斷的去挑戰自已。
刻意練習中的“重復動作”我認為是可以拆解為最小意義上的重復動作。如文中所說的動作和績效上令人不滿意的某些元素。
以語音寫作為例,可挑戰的項目有:每分鐘字數、累計創作字數、整段文章的識別準確率、可轉化為文章的想法、直接轉化為文章的數量、轉化文章的修改時間等等。
3)可持續得到對結果的反饋
如何持續得到結果的反饋?一方面需要得到老師的指導,一方面可以將成果發布出去這樣自然就可以得到反饋。發布的東西沒有得到反饋本身,也是一種負向的反饋。
今天看一位作者快速成長的方法就是是看自已的那類文章閱讀量和點贊量高,由這個反饋得出自已擅長于寫那方面的文章,也是一種方法。
3.【信息來源】
杰夫·科爾文--《哪來的天才?-練習中的平凡與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