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附近的一家客棧安頓好包裹后,我又出發(fā)了,這次去的是束河古鎮(zhèn)。
束河古鎮(zhèn),納西語稱“紹塢”,因村后聚寶山形如堆壘之高峰,以山名村,流傳變異而成,意為“高峰之下的村寨”,是納西先民在麗江壩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茶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鎮(zhèn)。
從大研古鎮(zhèn)到束河古鎮(zhèn)有較遠的路程,我選擇了坐公交車,11路公交車可以直達。
束河古鎮(zhèn)相比較于大研古鎮(zhèn)要安靜許多(多年前還在開發(fā)中,現(xiàn)在也很熱鬧了),走在街道上只能看到三三兩兩的游客。
鎮(zhèn)上的民居建筑跟大研古鎮(zhèn)的不太一樣,據(jù)說是“三坊一照壁”構造布局,是一種納西族民居典型的構造布局。小院里種上花草,大院里就會載上樹木將溪流中的水引到自己家里,作為飲水、澆灌等。
據(jù)傳,當年徐霞客去芝林解脫林時,曾經(jīng)路過束河,并在他的記敘中寫道:“過一枯澗石橋,西瞻中海,柳暗波縈,有大聚落臨其上,是為十和院。”“十和”即今束河古鎮(zhèn)之古稱。
束河有個四方廣場,每到趕集的時候就會異常熱鬧。但我去的巧沒趕上這個好時候。
在路邊找了一家干凈的小店準備吃午飯。在安靜淡然的束河,細細品味著這邊的特色——臘排骨。就著辣椒蘸醬,臘排骨的味道還可以。一份一般是兩人份,我一個人吃有點浪費了。
束河古鎮(zhèn)有挺多手工藝品店,有一家木刻花雕的作品非常美,可惜價格不菲,我只能望而卻步了。
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下起了瓢潑大雨,而且氣溫驟降了好幾度,難怪有“麗江一雨入冬”的說法。初夏的季節(jié)竟然會這么冷!我冷得牙齒打顫,實在受不了了,我跑進一家服裝店準備添置一件外套。
店里的衣服比較有民族特色,材質(zhì)多為棉麻為主,我挑了一件披肩樣式的外套。可我穿上后還是感覺冷,那種冷的感覺會一直滲入你的毛孔,然后鉆進身體內(nèi)部。可惜這里沒有棉衣,要不然我真打算買一件棉衣。
寒冷讓我失去了繼續(xù)游覽束河古鎮(zhèn)的興趣,而且束河古鎮(zhèn)的特質(zhì)跟大研古鎮(zhèn)還是特別相似的。于是我準備離開束河回大研了。
如果假期比較充裕的話,我會選擇在束河住上幾天,因為束河的那份寧靜和淡然讓我有一種超然世外之感。
我們每天忙忙碌碌,不停為生活奔忙,讓我們錯過了很多很多。
我們是否有停下來想一想,我們現(xiàn)在在追求的東西是我們真正想要的嗎?人總喜歡追求沒有的,卻忽略已有的。我們的父母、朋友、愛人,是否還能一直在原處等待著我們?
心動則物動,心靜則物靜。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以物物物,則物可物;以物非物,則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實,名物不實,是以物無。佛語有云: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我們唯一可以帶離塵世的只有今世的回憶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