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注定在等待中孤獨終老。自以為懂得那么多人情世故,把所有的事情都想好,云霧山峰,明月江河,都準備得穩妥,躲在幕簾后面,等一個人在舞臺上真情演繹落淚。我知道很多人的生活,都如戲劇一樣,很努力的準備著,大幕拉開,結果位子空著,你還沉浸在鼓樂聲中,最后你會發現,人根本沒來。其實感情有時候真的挺無奈。總是如夢幻一般,我以為俯下身來,就有姹紫嫣紅。但可能我想得還是簡單了。
我很喜歡徐志摩,他是著名的詩人,散文家。他的作品清新,韻律,諧和,意境優美,神思飄逸,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浪漫的抒情色彩,“獨特的華麗”格調。我最喜歡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這兩句著名的詩句,覺得很抒情。黃粱一夢幾十年,依舊是,不懂真愛不懂情。徐志摩這個人很抒情,詩里行間透著悲悲切切,追求“愛”、“自由”與“美”。他是單純的理想主義者,一生為四位女性所困:張幼儀、林徽因、凌叔華和陸小曼。尤其是與林徽因的情愫令人唏噓不已,亦為此斷送了自己的一生。你知道嗎?他還是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的表兄。
我喜歡林徽因的知性、博學,以及對感情的拿捏尺度。林徽因和梁思成是真愛。是一種情投意合的真愛,他們有著共同追求,共同的事業,共同的理想,很多人只知道林徽因是民國才女,總是把她和徐志摩聯系起來,卻忽略了她和梁思成對中國建筑的卓越貢獻。
林徽因與金岳霖是一種超越友情的愛,可以算是親人但不是愛人。他對林徽因的情感發乎情,止乎禮,持之以恒。金岳霖一直追隨著林徽因,直到終老,以至于到了忘我的境地。林徽因非常欣賞他的哲思和幽默。她曾在梁思成面前哭訴,“同時愛上兩個人”。這個場景,讓人嘆息。我認為林徽因是最懂得拿捏情感的,她這樣說也是別有深意,不過這也體現她對金岳霖情誼匪淺。
林徽因之于徐志摩,可以說是曾經愛過,而后成為摯友,內心蘊藏著深深的友誼。她對充滿詩情的徐志摩可謂無比的崇拜,他們互相欣賞,心靈也是相當貼近。她卻能很理性地面對這份情感,將它收藏到心底。后來他們是相當好的朋友 ,經常互相寫信問候,寫詩寫文互賞,聚會親臨。徐志摩為趕聽林徽因的講座,搭乘飛機失事遇難,結束了34歲的年華。兩情相悅也就此結束了。讀他的詩 總是讓人沉默,無奈。情感里總有讓人無奈的一面,談不上為什么,因為有時候感情不是動一寸進一寸的問題。
徐志摩和金岳霖都努力了,他們都遇到了喜歡的人,或者曾經喜歡的人,卻不能留住。林徽因結婚了,選擇的既不是對她信誓旦旦的人,也不是在乎她的人,她輕而易舉的就讓三個男人為她折腰。這是她的魅力所在。或許在她的內心里誰也不愛,她只是成了身邊人的燈塔,我一想到這,就感到恐慌,知性女人的魅力,足以顛覆整個世界,讓無數英雄盡折腰。
我覺得情感到了某種程度,讓你成為對感情全心全意的人,就成了一種悲哀,你不知道,多少年過去,你能不能再為了一個人去執著的守候,盡管你小心翼翼的一直呵護著這份情感,但似乎所有的一切都已經煙消云散。
佛說,看破紅塵,你就圓滿了。我覺得我們苦苦追尋的情感就如一座燈塔,一直立在你的前方,保持著距離,不至于撞上。身后只留下你一個人的影子被燈光拉得很長,我知道這世上最不容易的,就是看破紅塵,我們更愿意勸慰自己的,就是緣分沒到,雖然不知道這個時間要等多久,總是感到束手無策,其實還是不懂感情,后來我明白,感情真的是一輩子的事,有時候,真的要用一生等待,與你的能力,財富,情商無關,即使你有了它們,結果還是要等。
我想告訴你,當你覺得自己已經擁有了一切,并不能代表你就能擁有一份真摯的情感。這世上好多人等的不耐煩了,要一個人走,成為一個孤獨的人,他們就以為看破紅塵,功德圓滿了,其實你園滿不了。如果你覺得自己沒有看破紅塵,那么就只能坐下來等,你一個人等。我在想,是不是一個人來過,我卻不小心把她弄丟了,還是她錯過了站點,根本沒有到這里來。
時光飛逝,所有的煙花只在一瞬間,但是這一瞬,只有這一瞬,我不能錯過你。我由衷的希望,在人生的舞臺上,散場的最后一秒到來之前,空蕩蕩的劇場里走進來一個人。選一個邊角的位子坐下,用心的聆聽我謝幕的最后一句臺詞。我一定會說:等你很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