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爸爸做了燒餅,熟了一些醬豆,夾著燒餅吃,頓時覺得美味極了。一頓飯,我能一口氣吃兩個燒餅還覺得不過癮,我不由得想起了伴著醬豆走過的初中時光。
?我的初中是在鎮上上的,當時叫做鄉。我們家在下面的村子里,離學校還有十來里路,所以要住校。幸好當時已經實行了五天的工作制,周末雙休兩天可以在家里。
?清楚地記得,初一第一天開學的時候是一個周四的下午,爸爸把我送到學校里,找到宿舍,給我準備好生活必須品,直到晚上快該上課才離開。當時估計校領導也是為了讓學生適應環境,周四下午開學,周五下午就放學回家了。盡管如此,我還是覺得那一個是度日如年的感覺。第二天早早就醒來了,特別地想家,覺得心里難過極了,現在想起來還是滿心的難過。
? ?在之后第一學期的日子里,爸爸經常去學校看我,(我們學校離爸爸上班的地方比較近),給我帶些好吃的。一周五天至少去兩三次,以至于我們班所有的同學都認識我爸爸。每次爸爸只有一出現在窗戶口,立即有人叫我“張何娟,你爸爸來了”。
?言歸正傳,說到吃上。學校的伙食奇差無比。印象里一年四季只有三樣菜,冬天是水煮白蘿卜或青菜,夏天是水煮冬瓜。味道就可想而知了。中午永遠是湯面條加饅頭,沒有食堂。我們當時根本就沒有排隊的意識,每次都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擠擠擠,最后拿著自己的奮斗成果兩個饅頭和半碗湯擠出來,身上被灑上湯的情況經常存在。學校沒有食堂,打飯的地方前面有一個桐樹林,夏天的時候,大家會端著飯蹲在地上吃,冬天的時候,就直接回教室吃。
?由于學校的菜真的是難以下咽,每周從家來的時候,媽媽會給我熟一罐醬豆帶到學校。醬豆是夏天里媽媽曬的,里面放了西瓜,熟的時候媽媽加了很多蔥花和油,用饅頭沾著吃,那個香啊!在醬豆的引誘下,每頓我都能吃兩個饅頭。記得初一的時候,我有一個同桌,每周會帶一罐辣椒子,用油澆過的,用饅頭夾著吃,那種香以后再無體會。大家會一起分享從家帶來的各種“美食”,再接些像牛奶一樣的不開的溫水喝,里面的水垢太多了。
?后來,初二的時候,弟弟也上初中了。學校人太多,初一的學生經常買不到飯,于是初一的學生會早放學十分鐘。于是弟弟擔負起了給我們買飯的重任。弟弟發現了一個賣美食的地方,就是學校的教師食堂。給老師做的菜賣不完的話,剩下的會賣給學生。我至今還記得油汪汪的酸辣綠豆芽或是酸辣白菜,有時會是燉的白豆腐,上面一層辣椒油,五毛錢可以買一小碗。我和弟弟就著每個人能吃掉四個饅頭,最后菜湯也會用來蘸饅頭吃得精光。因為學生食堂飯菜太差,教師食堂的菜也很搶手,記得有一次,我下課的時候,發現弟弟見到我哭了起來“姐,我沒有買到飯,輪到我的時候,已經賣完了”一種責任感油然而生,說“沒關系,你等著,我去食堂買”于是,我又擠進了買飯大軍。那種親情在那種歲月里尤為難忘。
? 冬天基本上是五點半鐘起床,早讀半個小時之后,六點左右下去跑操。緊接著回來繼續上早讀,到七點二十。因為冬天早上的水管經常被凍住,所以前天晚上我們必須把洗臉刷牙水接好放在床底下。早上起來手伸進那半冰半水的盆子里,那種感覺啊!學校的宿舍很擠,一間屋子里全擺的是高低床,人擠進入都很困難,兩個人睡一個床或者三個人睡兩張床。如果你的床在里面,要進入的話就得拖鞋從外面的床上一直爬進去。
? 現在想想那種日子真是艱苦啊!可當時卻不這么覺得,經常會有一些幸福感!那時連縣城都很少去過的我,從來也沒有去想過自己的未來會在哪里。更不會想到自己有一天會到鄭州來工作,安家。感謝這么多年來父母的督促和自己的堅持,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認真工作,開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