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開學兩周了。這次,似乎沒有了以往的開學綜合癥,暑假結束回校后就很快地進入狀態,沒有多余的情感,沒有戀舊,一切似乎平凡普通。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大三,距離離開大學的日子不多了,而有了緊張感,潛意識里不允許自己去多愁善感;還是因為剛過了21歲生日,好似也成熟了。
兩年前,我信誓旦旦要考研,讀博,留高校做研究,大二一年把該準備的材料備全了,也逐漸推掉學生工作,專心學習。但是,暑假的某一天,醒來后的那一刻,我突然感覺到一輩子留在象牙塔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不適合做研究,最初會有如此堅定的目標,僅僅是因為覺得高校氛圍比較簡單,沒有公司的勾心斗角,而由于自己性格比較靜,害怕自己在職場處理不好復雜的人際關系。那一瞬間,我聽到內心一種很強烈的聲響在吶喊著,我才21歲,再讀8年,馬上就到而立之年,緊接著就是一輩子安穩地呆在高校,這種一眼望到未來幾十年的生活,或許過程中免不了會有跌宕起伏的經歷,可是整體而言,是那樣的一灘死水,這就令我心寒!
人這一生那么短,好不容易來這世界一趟,難道就要因為求一份安穩,就不去做任何的探尋生命的可能性,不去尋找真正所熱愛的東西,不去豐盈生命的厚度嗎?窮盡一生,有的人多次嘗試與追求,真的可以找到所深愛的事物,可以過得無愧無悔,這是極幸運的。更多人,要么根本沒有想過去探索,要么是苦于現實不得不放棄世人眼中所謂的"理想主義",繼續在泥潭里淪陷沉淪,進退兩難。目前,我也并不知道該如何更好地去擁有生命的廣度與深度,只是我在想,為什么要給自己那么多的限制呢?為什么非要在意那么多的外界的眼光呢?為什么不單純地為自己活一次呢?生若盡歡死當無憾!所以我敬佩《侶行》這檔紀錄片中的張梁夫婦,他們走遍大半個地球,在路上傳播著大愛大義。當然,這不是在鼓勵說要出去行走才能實現價值,才能豐厚生命,只是他們身上這種敢于放棄安穩生活,拋棄世俗眼光,追求所愛的精神在閃著光芒,也是一種可能性。
于我而言,從小到大唯一堅持過的就是閱讀,現在我也總喜歡去呆在圖書館,安靜地看看閑書,唯有在那里,我才能感覺到自己是真正地活著。閱讀和遠方,我都想要追求與精進。因此,我希望可以嘗試與編輯相關的事情;也想過在青旅做門店老板,與各種人物交流,傾聽并記錄他們的故事,我相信,那將會是一個有力量的過程。我也想要學做美食,并且開一家小店,那里有溫馨柔和卻不失干凈的燈光,有香甜可口的食物,有清新雅致的鮮花與干花,有透著好聞原木味道的書架,上面有各類自己收藏的書以供取讀。因為我始終認為,食物可以給人帶來美好與滿足,如果有什么不開心就好好吃美食,一頓解決不了,那就兩頓!另外,我會漸漸安排外出旅行,帶著家人,在路上感受異國的風景,欣賞他鄉的明月。而最重要也最想做的一件事便是做一名合格的教師,與學生一起,學習,談天,游戲,不失童心與純真,保持善良,懷有感恩。這將是一生的事業。
這是自己目前想嘗試的,將來,還會有更多的可能性等待著我去發現,我也在期待著。
同時,我也清楚,夢想骨感可愛,所以更需要腳踏實地才能得到她。現在,我正在準備教師資格證的考試,沒錯,不考研了。每天跑5公里,看一點英文原版小說,也看一點中國文學,聽一點電臺、音樂、英語新聞,兩天看一部電影。興趣使然,另外也是一份對自己的承諾,試著去堅持一些美好的事物。
我是熒熒,這是第一篇記錄,答應了自己每周一記,希望自己可以多感知,保持著對生命的熱忱,堅守最大的善意,認識美好的你。
謝謝你花了幾分鐘的時間,看到了這里,請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