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總是在想,是不是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會有一段不愿面對的過去,都需要一場坦然面對內心的救贖。
? ? ? 看了作者的《燦爛千陽》在先,覺得壓抑的慌,尤其對于那些將命運交給時代的主人公總覺得特別不爭氣,于是再找來作者的處女作《追風箏的人》,雖然看完依然很壓抑,但是至少還有些希望。
? ? ? 我總是不愿意將命運的悲劇歸結于大環境的慘烈,雖然哈桑和阿米爾所經歷的苦痛很大程度受到了阿富汗動蕩環境的影響,但是困擾阿米爾一生的心結都是他自身的懦弱所造成的。作為兒時的玩伴,他內心是把哈桑當好朋友的,但是父親總是偏愛哈桑讓他總覺得自己受到了冷落,作為對自己最忠心的仆人,他內心是重視哈桑的,但他卻總是無法做到像哈桑那樣毫無保留對待自己一樣的對待他,他們是主人和仆人,他們是遜尼派和什葉派,他們身份上的巨大鴻溝和差異注定了是分開的個體,雖然多少年后他發現了哈桑是他同父異母的兄弟,但是,在需要阿米爾挺身而出的時候,他怯懦了,他甚至策劃了將哈桑趕出家門的整個過程,于是他終此一生都為這個錯誤而懺悔。經歷了多少年的變遷,已經移居美國的阿米爾終于有一個機會來為自己的錯誤來贖罪。。。。
? ? ? 是不是每個人都會有一場不堪回首的過去或是不愿意提及的經歷,這段經歷隱忍、黑暗,藏在內心的角落,總是不愿意也沒有勇氣對別人提起,可是它就像暗夜里的小蟲,總是冷不丁地出來撕咬一番,撇不去也忘不掉,最后生長為一生的烙印,只是當你在若干年后,人生若給你一個機會,你可以抓住,勇于面對自己的內心,那么那個烙印也許可以成為你成長的標志,人生的勛章,但是,如果你錯過了,它應該只會成為一個難看的傷痕,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