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一、熟讀成誦,理解詞義。?
二、尋讀關鍵詞句品味,?理解詞人的思想感情和情懷抱負。
課前準備:
學生熟讀詩詞?,理解詞義,能進行初步的賞析。
教學過程:
導入
師:他號稱南宋第一詞人,人們也稱他為“英雄詞人”“詞壇飛將軍”。在文學上,他與蘇軾并稱為“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他就是豪放派詞人辛棄疾。
屏顯:(生齊讀)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第一部分:英雄?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三首詞,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朗讀。
屏顯:
1.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2.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3.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師:辛棄疾一生主張抗金,收復失地,可惜朝廷軟弱,奸臣當道,終其一生他都未能如愿。他只有把滿腹心愿與抱負都化在他的詞作里,在他的詞作中馳騁疆場,殺敵報國。
請同學們試著從重點詞句,表現手法等方面,品讀辨析其中詩味,說說你從中讀出了一個什么樣的英雄。
(屏顯:
我讀——一句(字,詞),看見一個——的英雄
例如1:我讀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詞人運用浪漫主義的手法,想象自己有朝一日,能夠實現夢想,重返魂牽夢縈的山河故國,看見了一個渴望祖國統一的愛國英雄。
例如2:我讀醉里挑燈看劍,一個醉字,一個人酒后醉里,念念不忘的仍然是立功沙場的寶劍,金戈鐵馬的軍營戰場,我看見了一個失意落寞的英雄。)
第二部分:悲歌?
師:辛棄疾21歲在家鄉歷城參加抗金起義,他曾率領50人到數萬人駐扎的軍營生擒叛賊,那時的他是何等的意氣風發,威風凜凜。南歸之后,在主降派把持朝政的時代,他又注定是孤獨落寞的,失意愁苦的,壯志難酬啊!
師:再讀三首詞,聚焦詞中含有“白發”“少年”的詞句,品品其中意味,能明白英雄悲在何處嗎?
屏顯:
1、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
2、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3、少年不識愁滋味。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例如:可憐白發生!白發加句末的感嘆號,作者可憐的不是歲月匆匆,霜染白發,他強烈抒發的是心中功業未成,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
第三部分:志向?
師:但不管在怎樣的境遇里,辛棄疾心中的理想從未動搖過。南歸之初,他到滁州為官,減免賦稅,休養生息;到江西為官,遇到饑荒,開倉救濟饑民;到福建籌備海防,修建備案庫……南歸40多年,20年賦閑罷廢,歷經彈劾。即使不能征戰沙場,殺敵報國,他永遠也不會向現實低頭,他是用生命在寫他的詩篇。
屏顯:
尋讀三首詞,找出最能體現辛棄疾志向的詞句,說說你從中感悟到了他怎樣的人生追求?
(1、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斫去桂婆娑:運用想象,飛到月宮砍去桂樹,好像人間撒去更多光輝。桂樹喻指金人的軍隊。馳騁疆場,奮勇殺敵,打敗金人,收復失地,這是辛棄疾一生的夢想。
2、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收復失地,國家統一,建功立業,揚名青史,這是辛棄疾作戰的目的,也是他人生最高的理想。
3、卻道天涼好個秋。
人到中年,詞人登高望遠并非傷心而來,他內心不甘可軟弱的朝廷,殘酷的現實讓他不得不欲語還休。這里濃愁淡寫,重語輕說,歷經滄桑,他依然渴望把夢想變為現實。)
第四部分:他們
師:之前,我們共同品讀過蘇軾。“蘇辛”是宋代詞壇豪放派的代表詞人。他們的豪放詞都打破了男女柔情、綺麗婉約的傳統模式,寫男子情懷,但豪放中又有不同。大家請看:
屏顯:(生讀)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屏顯:
有人說:
品蘇軾之詞,若清茶,一樽還酹江月。
品稼軒之詞,若濁酒,一飲壯懷激烈。
蘇詞曠達,是大徹大悟,是知其不可為便不為的灑脫;辛詞悲憤,是矢志不渝,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執著。
師:無論是曠達的蘇軾,還是悲壯的辛棄疾,無論是隨遇而安,抑或是矢志不喻,他們都用自己的才情和生命鑄就了宋代文壇的兩座豐碑,其不朽精神光耀千古。讓我們帶著或多或少的疑問與不解下課!請同學們課后再品稼軒,寫寫稼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