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南京大學的留學歸國青年學者回信,對他們寄予殷切期望。信中寫到,你們在信中表示,生逢偉大時代是人生之幸,留學歸國青年要心系“國家事”、肩扛“國家責”,情真意切的回信,語重心長的囑托,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歸國學者的關心,也是對廣大青年的厚望。作為一名青年基層工作者也深有啟發,青年基層干部心系“國家事”、肩扛“國家責”,要堅定理想信念、敢于擔當責任、牢記為民服務使命。
練“信念”之功,夯實理想信念之基。只有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才能做到“雖九死其猶未悔”“歷百折而仍向東”。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影響,但中國率先走出疫情、經濟率先由負轉正,成為唯一一個全年未出現負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面對嚴峻的風險挑戰,黨中央始終堅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帶領全國人民砥礪奮進、堅毅前行,戰勝了一個又一個風險挑戰。作為青年干部,應苦練“信念”之功,要牢記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自覺加強“四個自信”保持政治定力,要始終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正確認識問題,科學分析問題,有效解決問題,要注重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做理想信念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
練“擔當”之功,掀起擔當作為之潮。擔當意味付出、奉獻,甚至是犧牲,就是要在關鍵的時候站得出來,危難的時候豁得出去。縱觀百年黨史,新中國所取得的成就從不是靠嘴皮子吹出來的,而是實實在在干出來的。荒漠中營造百里綠色長城的石光銀,高原醫學事業的開拓者吳天一,大國工匠艾愛國,讓貧困村摘掉“窮帽子”的黃文秀,在絕壁鑿出生命之渠的黃大發……他們在把握規律中積極探索、在求真務實中尋求突破,在實干創業中創造奇跡。進入新時代,面對新風險、新挑戰,年輕干部要有一種“鯉魚躍龍門”的執念。敢當排頭兵,勇于任事。拿出“敢破敢立、敢闖敢試”的魄力。把“實事求是干事業”的時代之聲傳播基層大地,練就寬肩膀,挑起千斤擔。
練“為民”之功,建立為民服務支柱。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黨從建立之日起就把重心和中心放在為民上,重在為民、力在為民、心在為民。從2006年取消了農業稅減輕農名負擔,到2021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從扶貧戰場上的“一個也不能少”到抗疫戰場上的“一個也不能放棄”,正是中國共產黨愛民為民的初心寫照。所以對于基層青年干部來說,更應苦練好“為民”之功,把“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工作信條而不是一句口號,為民服務要做到人到、心到,用心、用情投入,真心實意聯系群眾、走訪群眾、駐村蹲點、結對幫扶,切實把群眾所思所盼吸收進來,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