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一直以為所有的父母對待孩子都是一樣的。直到后來,當我開始去小伙伴們家里做客,當我在家長座談會上聽見別人家父母的發言,我才逐漸意識到,我的父母絕對屬于另類。
小學時,有男孩登門送我花,被母親接了,我躲在臥室不知所措?母親禮貌的送走男孩,就來敲我的門,“有人給你送花來,我放在客廳,你來看看配什么花瓶?”??!居然沒人審問我,怎么會有人來送花?我謝天謝地,慶幸自己躲過了一劫。
初中時,班主任三令五申禁止看言情小說,母親充耳不聞,買來幾本瓊瑤阿姨的經典,放到我和姐姐床頭。本來正好奇,什么是言情小說的我,一看這厚厚的幾大本放在眼前,我頓時就失去了興趣。直到現在,我還納悶,母親這是什么套路?是她深知越禁忌越誘惑,所以才欲擒故縱嗎?
可惜,命運就是這么愛捉弄人!
雖然一本言情小說都沒讀過,但是14歲那年,我卻失戀了!那段日子,放學后我就躲在家傷心。估計是被父親看穿了,正想著要怎么解釋,結果他先來了一句,“正好最近沒人來找你看電影,爸爸陪你去看一場,如何?”我的天,我感動的差點淚奔,這絕對是有生以來,最溫暖我心的一句話,那場景我永世難忘!
因為關鍵時期,有了父親的理解和陪伴,我的心情恢復的特別快,不再暗自神傷,而是拿起筆,化悲痛為力量,開始寫我的初戀故事。
現在想來,父親一定是高情商。
九十年代,這樣的父母夠另類吧!就算放在今天,應該也不多見。
在那個娛樂匱乏的年代,逢年過節家里老老小小打打麻將是常事,但是期末考試前的復習假里,叫孩子打牌、打麻將的父母,你見過嗎?
在我父母眼里,考試從來都不是什么大事,考試前說三缺一拉我打牌、打麻將在我家是個正常事,甚至中考時也這樣。他們的理論是,如果平常學的扎實,這幾天也沒什么可看的,還不如放松一下;如果平常就沒認真學,就算臨時抱佛腳也沒用。真的是這樣嗎?
打牌、打麻將有沒有影響我的考試,我無法驗證,但是因為小時候打夠了麻將和紙牌,后來無論誰叫我打,我都興趣全無了。以至于后來在大學里,我從來沒參與過這些娛樂項目。
初中開始后的家長座談會,我的父母基本沒出現過,班主任都習慣了。有時我真想他們能來看看,我又考了全班第一,可他們卻說,“讀書是自己的事,我們去摻和什么?如果去了,要給別的家長提建議,我們怎么說?難道說,考試前多帶孩子打打麻將!
看來他們也知道考試前叫我打麻將是另類的事。
高中時,別的家長都在為了孩子能專心讀書,考出好成績,創造各種舒適環境時,我父母竟然天天逼著我洗碗,做家務。以至于,我有時候出門上學前,還得把衣服泡到洗衣粉水里,中午的休息時間再回家開動洗衣機,等曬好了衣服才能出門上學。所以那時候,我特別羨慕不用做家務的同學,可他們又說羨慕我家沒人逼我背書,寫作業。
那時我才明白,這世上有一種好父母,他們叫——別人家的父母!
父母對我上學這件事,真是心夠大!會不會這也是套路呢?他們越是表現的無所謂,我反而越是努力。如果他們也像大多數家長那樣逼著我讀書,我會不會因為叛逆情緒而對上學讀書產生對抗、厭惡心理呢??
現在一仔細回想,父母的另類事跡可真是說幾天也說不完,我自己也回憶的又是哭又是好笑。
無論如何,
因為他們的另類,我的童年過得自由自在;
因為他們的另類,我的青春期也過得無拘無束,就像那破土的綠芽,可以在春風中隨意的生長;
因為他們的另類,我很小就懂得,上學、考試這些都是自己的事情與別人無關,我必須對自己負責;
因為他們的另類,我從小就學會了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并按照自己的意愿走完這一生。
這就是我“遭遇”過的另類父母,不知道你看完是何感想?